寄
怀
八
弟
三
首
(
其
二
)
平
日
鸰
原
左
右
手
,
蟨
邛
前
后
未
须
论
。
清
秋
淮
上
多
诗
句
,
白
首
篱
边
近
酒
樽
。
杜
舅
高
情
笃
兄
弟
,
先
君
至
性
厚
闺
门
。
两
公
与
尔
同
师
法
,
相
待
归
来
老
此
园
。
亲情
秋节
抒情
山水
田园
送别
赞颂亲情
译文
白话译文:在平时,就像鸰鸟一样,我们亲密无间,如同左右手一般。至于蟨邛的先贤们,他们的前后事迹我们暂且不提。
白话译文:在清凉的秋日里,淮河之上充满了诗情画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近篱笆边,手中紧握着酒樽。
白话译文:杜舅家有高贵的情感和深厚的兄弟情谊,我尊敬的长辈性格善良淳厚,使得整个家族都非常和睦。
白话译文:两位公卿与你同出一位老师门下,他们期待你归来,共同在这园子里度过晚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寄怀八弟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日常相处的亲昵之情起笔,描述了与八弟之间的深厚关系,强调无论是在生活琐事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他们都能互相支持,如同左右手和前后脚般默契。秋天的淮水畔,诗人寓情于景,留下了诸多佳句,而他们即使年华老去,也希望能守着篱笆边的酒樽,共享时光。接着,诗人回忆起杜舅的高尚情操,他对兄弟间的感情深重,以及先父对家族女性成员的深情厚意。这两点品质,诗人希望八弟也能传承。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八弟的期待,期待他能像两位榜样一样,一同遵循师法,将来能在老去时,一起在园中度过晚年。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家庭亲情和文学情怀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八弟的关爱和期望,以及对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
晁补之
815首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