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抒情
励志送别
城市少年生活

译文

译文:穿着用越地丝织品做成的衣服,头戴乌纱帽,是长安城里的青年才俊。
译文:位于梁门以西的小巷里,有许多飞檐斗拱的高阁和富丽堂皇的住宅。
译文:年轻的南威如同十五桃花盛开一般艳丽,吹奏着箫管发出的哀怨吟唱,震撼着人的心灵。
译文:用银质酒槽倾倒出来的美酒就像琥珀般美丽,有骏马在丝制络头牵引下,鬃毛飞扬如白。
译文:养着韩国的狗和西域的鹰,捕获猎物迅速而多,少年的意气风发在有限的范围内更加凸显。
译文:虽然金昆玉季辈人数众多,但你独树一帜、超凡脱俗、风采飞扬。
译文:你十岁就致力于学习典籍,追求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新丰的困苦境地。
译文:你能够像挑战龙头一样勇敢地请求皇上的恩泽,我送你离开时并无悲伤之情。你要努力建功立业,使你的名声显赫于世。
译文:多年后若你来寻我,我会在吴山的山麓等待你,那时山中的踯躅花盛开,山禽啼叫的声音仍清晰可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安贵公子的形象,以越罗制成华丽的衣衫和乌纱帻,象征着主人公的显赫地位。他是一位来自长安的青春才俊,居住在繁华的梁门区,周围是高耸的飞阁和众多豪宅,显示出他的奢华生活。南威十五,形容女子美貌,暗示了少年的风流韵事。诗人通过描写美酒佳人和华美的宴饮场景,烘托出少年的豪放与得意。然而,尽管身边围绕着众多权贵子弟,主人公却独树一帜,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志向。他自小勤奋好学,不满足于眼前的荣华,有着更高的追求。他渴望得到皇帝的恩宠,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于此次出行,虽然表面看似轻松,实则内心充满决心。诗人鼓励他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期待他将来能在吴山一侧重逢,成就一番伟业。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既展现了长安贵公子的生活风貌,又透露出主人公的志向和抱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晁补之

815首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