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西
写景
怀古
抒情
地点
秋节
写山
怀旧
秋日
感叹时光
历史遗迹
登高望远
赞颂古迹

译文

“千峰匡岳亭亭立,万里澄江滚滚来。”可以翻译为:“无数的山峰像匡庐一样矗立着,万里的清江滚滚而来。”
“文水远流诸港入,禅官高阁半云开。”意为:“文水远远流去汇入各个支流,高高的禅寺阁楼半掩于云中。”
“川原日照新楼橹,城郭烟侵废草莱。”可以理解为:“川原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新的楼橹,而城市的城墙却被废墟和杂草侵占。”
“旧邑飞凫留玉舄,几时孤鹤下山台。”意为:“旧时的城邑有如飞凫般留下玉鞋的踪迹,而孤鹤何时又会从山上下到台地?”
“浮沉谩忆神仙令,留滞空怜太史才。”可以解释为:“在世事的浮沉中回忆起神仙般的命令,留滞于此只可惜了我太史般的才华。”
“尊酒囊琴皆寂寞,斜阳归雁独悲哀。”意为:“酒杯和琴都显得寂寞,只有斜阳下的归雁独自感到悲哀。”
“年深短句馀残墨,迹古遗碑翳绿苔。”可以翻译为:“岁月流逝,留下的诗句只有残墨,古老的遗碑也被绿苔覆盖。”
“肃肃祠堂犹俎豆,翛翛图像已尘埃。”意为:“庄严肃穆的祠堂里供品依旧,但画像上已经积满了尘埃。”
“高风一代人何在,长路孤舟客自回。”可以解释为:“一代的高风亮节之人身在何方?孤舟过客在长路上自会回到终点。”
“双井白杨应咫尺,不堪西望独徘徊。”意为:“两口井边的白杨树相隔应该不远,但我却不能向西望,独自在此徘徊。”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慨。首联“千峰匡岳亭亭立,万里澄江滚滚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的挺拔与江水的浩荡,营造出开阔壮美的自然景象。颔联“文水远流诸港入,禅官高阁半云开”则将视线转向水流与高阁,描绘了水的悠长与禅院的静谧,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颈联“川原日照新楼橹,城郭烟侵废草莱”转而描写日光下的川原与城市景象,通过“新楼橹”与“废草莱”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尾联“旧邑飞凫留玉舄,几时孤鹤下山台”则以“飞凫”与“孤鹤”为喻,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浮沉谩忆神仙令,留滞空怜太史才”两句,诗人借“神仙令”与“太史才”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能施展的感慨与无奈。随后,“尊酒囊琴皆寂寞,斜阳归雁独悲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哀愁的情绪,通过“尊酒”与“归雁”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最后,“年深短句馀残墨,迹古遗碑翳绿苔”描绘了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通过“残墨”与“绿苔”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沧桑。“肃肃祠堂犹俎豆,翛翛图像已尘埃”则将视角转向祠堂与图像,强调了对先贤的敬仰与缅怀。“高风一代人何在,长路孤舟客自回”表达了对逝去时代与人物的追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与缅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秋晴曲江望太一纳归云赋附歌
唐·乔潭
节彼南山兮人所瞻,施此云雨兮济君欲。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