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
哲理
地点
九华
山水
洞穴

译文

九年的经历如何,一心一意地分辨、探究。
学者进入洞中,看到的是石上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初祖庵(其一)》中的片段,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者在初祖庵内参悟佛法的情景。“九年事若何,辨此一心竟。”这两句诗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修行九年后的内心状态的深思。这里的“九年”并非实指具体的时间长度,而是象征着长时间的修行与磨砺。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探索,即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修行后,他们是否能够真正辨明并达到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接下来的“学人入洞来,视此石上影。”则进一步描述了修行者进入庵内,面对石上的影子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情景。这里的“洞”可能象征着内心的深处或修行的艰难之路,“石上影”则可能是修行者内心映射出的某种景象,或者是对佛法真理的一种隐喻。通过观察这一景象,修行者试图洞察自我,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启迪。整段诗句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传达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主题。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修行过程中的深刻思考与内在探索。

猜您喜欢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花朝过刘金吾斋阁小饮即席赋
明·胡应麟
暖日暄风半画堂,金吾西第暮传觞。图书粲烂偏盈架,绿竹参差尽绕梁。赋就桃花潜弄色,吟馀梅萼乱飞香。接䍦颠倒休辞醉,能忆通家旧雁行。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大司马刘公宅翰林诸寮修瀛洲之会限韵得诗四首(其四)
明·严嵩
烹茶烧竹坐谈经,正爱清香满户庭。赖有琴觞能遣俗,都无案牍可劳形。上林梧竹栖群凤,东壁文章纪二星。他日汉家麟阁上,愿期勋业在丹青。
木鹿寺经园
清·和瑛
华夏龙蛇外,天西备六书。羌戎刊木鹿,儒墨辨虫鱼。寺建青鸳古,经驮白马初。何如苍颉字,传到梵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