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
秋天
宴饮
活动
情感
赞美
咏物
乐器

译文

公子邀请诗人来聚会,在秋日的厅堂传递玉杯共饮。
月亮升高,罗幕被卷起,清风穿过,锦绣屏风随之开启。
凤凰形状的笛子添上簧片奏出多样曲调,鹍鸡弦的琴声紧促哀怨。
歌声婉转如同云朵聚合又散开,舞者垂手而下,露水似的轻盈走来。
蜡烛燃烧已过三根成灰烬,十柱香也逐一燃尽化为灰。
蟋蟀声在鼓声停歇时被听见,萤火虫的光亮触碰帘幕又回转。
宽广的栏杆外烟雾缭绕于柳树间,空旷的庭院里露水积聚在青苔上。
要解除酒醉需满饮此杯,应该是为了品尝新酿的好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秋天傍晚举行的宴会,地点是在李侍御的住宅内。诗人许浑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开篇“公子徵词客,秋堂递玉杯”即设定了高雅的宴会氛围,公子邀请文人骚客共聚一堂,分享美酒。这里的“玉杯”不仅象征着纯洁无瑕,也暗示了宴会的豪华与文化气息。接着,“月高罗幕卷,风度锦屏开”描绘了宴会所处之环境。夜色已深,月光洒满室内,而窗外的风轻拂过精致的丝织装饰,营造出一片雅致静谧的氛围。“凤管添簧品,鹍弦促柱哀”则是对宴会中音乐演奏的描写。凤管与鹍弦都是古代乐器,这里表达了音乐的悠扬和悲壮之美,同时也反映出宴会上文人骚客的情感交流。“转喉云旋合,垂手露徐来”可能是对歌唱或吟诵诗词的形象描绘,通过转换声调和手势的优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造诣与风范。“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则是宴会时间流逝的一个侧面描写。蜡烛的更换和熏香的燃烧,都在无声中诉说着夜晚的深邃与宴会的长久。“蛩声闻鼓歇,萤燄触帘回”则是对宴会结束时自然界的声音描绘。蛩鸣和萤火虫的闪烁,都在提醒人们夜已深,宴会即将告一段落。“广槛烟分柳,空庭露积苔”则是对宴会后庭院景色的细腻描摹。广阔的围墙上缭绕着轻烟,与庭院中露水凝结成苔藓相映衬。最后,“解酲须满酌,应为拨新醅”是诗人对未来的宴会的期待。即便当前宴会已近尾声,但对美酒与文艺的向往仍旧不减,期待着下一次的聚首。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夜宴会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唐代文人骚客的社交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和追求。

许浑

513首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