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写山
田园
抒情
山水

译文

挖完药回家时,家人已半掩门扉。
山风吹落藤上子,溪边雨中豆花更显肥美。
寺庙偏远僧人来访稀,危桥难行客人到访也少。
听不见捣衣声动静,应是都懂得脱下那用荷叶做的衣裳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村生活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深切体验。首句“斸药去还归”,表明诗人可能是一位隐士或僧侣,以采集草药为生,行走于山林之间,而“家人半掩扉”则透露出一丝寂寞和孤独。接下来的“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锐感知。山风轻拂,使得藤蔓上的果实纷纷坠落;溪水润物,令得豆花更加饱满。“寺远僧来少,桥危客到稀”则描绘了一个偏远的寺院,僧侣稀少,以及一座摇摇欲坠的桥梁,行人稀少。这些景象都在强调这里的人迹罕至,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最后,“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安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连平日里常听到的织布声也听不到了,而是应该放慢脚步,去准备那简单如同荷叶遮体之衣。整首诗通过对山野生活细节的刻画,以及对寂寞与孤独情感的表达,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

许浑

513首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