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谦
选
中
住
花
泾
寺
秋
风
一
棹
入
花
泾
,
杨
柳
芙
蓉
接
水
亭
。
野
老
尚
能
谈
故
事
,
乡
僧
争
请
说
新
经
。
楸
梧
雨
外
闻
啼
鸟
,
楼
阁
烟
中
见
湿
萤
。
欲
写
别
离
无
限
意
,
孤
鸿
遥
没
越
山
青
。
写景
山水
离别
抒情
友情
写秋天
咏物
地点
译文
我乘着一叶扁舟在秋风的吹送下进入了花泾,可以看到杨柳和芙蓉与水边的亭台相接。
乡间的老者仍然能够讲述古老的故事,乡间的僧人也争相邀请我聆听他们讲解新的佛经。
在秋雨中,楸树和梧桐之外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楼阁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看见了湿透的萤火虫。
我想写下这别离的无限情意,但孤鸿已经远远地消失在越过山峦的青天之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之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情感。首句“秋风一棹入花泾”,以秋风起兴,引出主人公乘舟进入花泾的情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杨柳芙蓉接水亭”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花泾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野老尚能谈故事,乡僧争请说新经”两句,描绘了当地老人和僧侣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他们的活动,侧面反映了花泾的宁静与和谐,也为后文的别离之情做了铺垫。“楸梧雨外闻啼鸟,楼阁烟中见湿萤”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雨后的楸梧树上传来鸟鸣,楼阁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湿萤在空中飞舞,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淡淡的忧伤。最后,“欲写别离无限意,孤鸿遥没越山青”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他想要将心中的无限离愁诉诸笔端,但最终只能看到远方越山上的孤鸿,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与遥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离别的哀愁与深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