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崔
度
推
官
任
满
还
长
安
三
岁
西
州
此
效
官
,
幕
中
无
事
有
宾
欢
。
瞻
云
预
喜
长
安
近
,
归
骑
还
惊
蜀
道
难
。
分
袂
天
涯
逢
腊
尽
,
入
关
时
候
正
春
寒
。
前
途
应
念
朋
从
意
,
回
首
秦
亭
一
据
鞍
。
送别
写景
地点
抒情
友情
记叙
季节
春寒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送崔度推官任满还长安》。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崔度推官离任回长安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关切。首联“三岁西州此效官,幕中无事有宾欢”,点明了崔度推官在西州任职三年,虽在幕府中事务不多,但仍有宾客相聚的欢乐时光。这里既展现了官场的轻松氛围,也暗示了崔度推官的人缘和社交能力。颔联“瞻云预喜长安近,归骑还惊蜀道难”,通过“瞻云”预示着对长安的接近感到喜悦,而“归骑”则表达了对蜀道崎岖险峻的担忧。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现了对友人即将踏上归途的喜悦之情,又暗含了对旅途艰辛的关切。颈联“分袂天涯逢腊尽,入关时候正春寒”,描述了分别的场景。在遥远的天边,冬末春初之际,友人即将踏上归程。这一联不仅写出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人生的轮回与变化。尾联“前途应念朋从意,回首秦亭一据鞍”,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牵挂。无论前路如何,希望友人能记得朋友的期望与祝福,即使在秦亭这样的地方,也能像往常一样,稳坐鞍上,继续前行。这一联充满了深情厚谊,让人感受到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赵抃
735首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