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送别
写山
写景
情感
思乡
赞美
峨眉山
写水
河流

译文

译文:一片云朵没有停留又向西飘去,穿过了秦山再越过蜀山。
译文:我独自为能够学习到知识而感到喜悦,一步一步走向家乡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云朵飘荡、跨越秦山与蜀山的景象,诗人以“无著”形容云朵的自由与无拘,同时也暗喻着人生的流转与变化。过尽千山万水,云朵最终回归故土,这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寓意着心灵的归宿。“我独为师欢喜处”,这里的“师”可以理解为引申的导师或指引者,也可以是诗人内心的某种追求或信仰。诗人独自一人在旅途中,内心充满了对导师或某种精神追求的欢喜,这种欢喜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和信心。“一程程入旧乡关”,随着每一步的前行,诗人逐渐接近了熟悉的故乡,心中涌起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家的喜悦。这一句不仅表达了物理上的接近故乡,更深层地体现了心灵上的回归与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精神追求以及归宿感的深刻感悟。

赵抃

735首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