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湿
写景
咏物
抒情
哲理
山水
情感
怀古
赞美
地点

译文

楚地的小镇只有黄色的山峦,神圣的源泉在灵泉中沐浴。
哪里是煎熬的所在,炉火和炭火由谁掌管?
温暖的沙子拂过泉水,霜冻下的水面更加温润。
泉水不稀疏,反而自我净化,即使受阻也不混浊。
大地裂开岩石成为洞穴,天空打开石头变成盆景。
它保持今天的色彩,不减少原有的痕迹。
阴暗的火焰潜藏于海底,阳光暗淡照亮大地。
这里定然临近炼狱,而非仅是烧焦的土地。
龙惊讶于冬天的湿润,鸟儿疑惑山谷为何如此温暖。
善于烹煮寒食节的茶,能改变早春花园的景色。
它的作用多么巨大,顺应水流之道更显尊贵。
斋戒者如万物之主,治疗疾病超越医术。
山峰千座隐藏秘密,水流百条汇聚于此。
禅师无需询问疾病,诗人停止招魂的仪式。
黔川守官治理地方,分担忧虑体现皇恩。
在闲暇时感到悲伤,出行时提醒自己不要喧哗。
头痛难耐,抓挠手臂使人疲惫。
拨开荆棘寻找白道,牵马经过红色旗帜的村庄。
穿着草鞋攀登危险台阶,身着军装逗留在远方村落。
漫步竹林小径,深入山脚深处。
崖边设有简易炊灶,简陋茅屋过着简朴生活。
增添帷帐抵御寒冷,月光映照玉石般明亮。
不愿与华丽的池塘相比,宁可谈论浴室的清洁。
片刻间洗净心灵,朝阳初升时头发也沐浴其中。
惬意地伸展四肢,疲弱时短暂地像老虎一样蹲伏。
洗完冠带再悠闲进入,口渴时漱口后吞咽。
温暖胜过厚重的棉衣,和风如同一杯酒。
刚经历挫折,又开始攀爬。
除去污垢令人欢欣,精神焕发驱散昏沉。
光明的困境象征着挑战,渡过困难后感受文辞的力量。
睡眠被沙麂的叫声打扰,石猴的栖息地也妨碍休息。
香气驱散蒸腾的雾气,烟雾弥漫湿润的云层。
克服险阻修建庙宇,登高望远修缮庙墙。
旧址狭窄难以立足,新建的庙宇突然出现群雁飞过。
美好的地方并非没有栋梁,旅途中的方向突然改变。
急于赶路导致归途遥远,处理政务使法庭繁忙。
兴致勃勃地度过岁月,诗歌流传给子孙后代。
已将诗刻在东壁的石头上,姓名永载无尽的时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黄山汤院的生活情景。开篇即以“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勾勒出黄山之雄伟与神秘,其中“楚镇”指的是古代楚国边疆的意思,强调黄山作为一处道教盛地的地位;“黄岫”则是黄山的一种美称;“灵泉”暗示这里有着通天彻地的圣水。随后,“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展现了修行者在此冥思苦炼,以求道果的情景。诗中还通过对比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如“龙讶经冬润,莺疑满谷暄”等句,表达了时间流转与季节更迭之间,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坚持。同时,“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则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条件、以道法化世的生活智慧。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洁斋齐物主,疗病夺医门”等句,进一步强调了道院对于心灵净化和身体康健的重要性。接着,“外秘千峰秀,旁通百潦奔”则描绘出黄山汤院四周的自然风光,以及其与外界的联系。结尾处,“兴往留年月,诗成遗子孙”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世代传承的希望。而“已镌东壁石,名姓寄无垠”则是诗人将自己的名字和事迹刻于石上,以此留念。整首诗通过对黄山汤院自然风光与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状态。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