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怀
禹
锡
阿
咸
侨
寓
百
花
洲
上
萧
然
穷
巷
一
茅
庐
,
却
喜
频
回
长
者
车
。
避
地
不
忘
梅
福
隐
,
移
家
还
傍
伯
通
居
。
春
风
洲
上
花
犹
发
,
夜
月
门
前
柳
自
疏
。
若
忆
嗣
宗
长
啸
处
,
岂
堪
回
首
重
踟
躇
。
抒情。
怀古。
写景。
春景。
情感
思乡。
情感
怀旧。
译文
在寂静狭窄的巷子里有一座简陋的茅庐,但我却很高兴经常有长者来访。
即使为了避难逃生,我也不会忘记像梅福那样隐居避世,如果要搬迁新家,我会选择和那位像汉朝的“伯通”一样的富足人家相邻而居。
春天来临的时候,春风之岛上的花儿仍然开放;而在寂静的夜晚,门前的柳树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疏离。
如果回忆起嵇康在长啸中的地方,那里是何等的自由自在,我又怎能因为过去的犹豫和踌躇而回头呢?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孙七政的《寄怀禹锡阿咸侨寓百花洲上》描绘了一幅清贫而宁静的生活画面。首句“萧然穷巷一茅庐”,展现了诗人朋友居住在简陋巷弄中的朴素居所,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之境。次句“却喜频回长者车”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频繁来访的喜悦,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第三句“避地不忘梅福隐”,以东汉隐士梅福自比,表明友人在流离中仍保持着高洁的人格和隐逸的情怀。第四句“移家还傍伯通居”,借典故表达对邻居的敬仰,可能是指像孔门弟子颜回那样贤良的人。第五、六句“春风洲上花犹发,夜月门前柳自疏”,通过描绘春花烂漫、月夜清寂的景色,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共度的恬静时光。最后一句“若忆嗣宗长啸处,岂堪回首重踟躇”,借用魏晋名士阮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赞美了友人的品格,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怀人之作。
猜您喜欢
湖口渡江过江州
明·李胜原
晓冲湖口发,残月五更前。勒马问寒戍,隔江呼渡船。剑锋淬淮水,旗影壮山川。祖逖应如是,吾心亦慨然。
寄居谷元池亭陈生为除室张榻酬以二绝(其二)
明·胡应麟
一家犹道路,十日寄并州。幸借元龙榻,安眠百尺楼。
刘太守玄湖别业十九首(其十四)丙畴草堂
明·欧大任
父老谈稼穑,柴门巾我车。远怀古田舍,击壤今何如。
登白莲阁贻幼文
明·高启
思君曾此望西州,谁信归来得共游。只是当时旧山水,如何重看不胜愁。
二月奉母居杭即返棹苏州(其二)
清·许传霈
时从客地赋归来,此日偏教客地回。差幸武林山水接,片帆无碍到苏台。
驾幸西太一宫祈雨
宋·韩琦
晓跸声乾下九重,西郊岑寂款琳宫。骄阳尚作三春旱,多稼期沾一雨丰。恤物致虔归上德,应诚为答即神聪。从来圣感无旋日,不在商岩傅说功。
巴东秋风亭怀寇公(其一)
宋·孙应时
秋风亭上思悠哉,想见鸣琴日日来。野水孤舟故如昨,为公长啸一徘徊。
玉梁观
宋·曾三聘
道人抱道常避人,闭门三月不识春。风风雨雨不相识,起迎北斗生精神。夜来梦揖梅子真,脱胎换骨隔一尘。玉池生液银河润,咽?自有元和津。山中且住不须去,九仙岭上云迷路。捣馀药裹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