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碧
山
陈
翁
夜
谈
口
号
月
轮
半
璧
向
西
斜
,
翳
眼
空
中
几
样
花
。
灯
影
无
风
偏
自
动
,
独
吟
有
恨
为
谁
嗟
。
碧
山
春
老
开
红
杏
,
孤
鹤
田
荒
饿
白
鸦
。
秋
竹
乱
敲
喧
荡
甚
,
敢
传
声
到
老
仙
槎
。
写景
抒情
咏物
秋节
春天
写鸟
独吟怀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月色与自然景物交织的静谧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月轮半璧向西斜”,以月亮的形象开始,暗示时间已至深夜,月光洒在大地上,形成半圆形的轮廓,缓缓向西方倾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翳眼空中几样花”一句,通过“翳眼”(遮挡视线)这一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云层或雾气遮蔽天空的景象,仿佛是天空中飘散着各种各样的花朵,既神秘又富有诗意。“灯影无风偏自动”则将视角转向人间,描述了一盏灯火在微风中摇曳的情景,虽然没有风,但灯火却似乎在自行摆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发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独吟有恨为谁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他在独自吟唱时,心中充满了遗憾,却不知向谁倾诉,这种情感的孤独感跃然纸上。“碧山春老开红杏”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碧绿的山峦上,红艳的杏花竞相开放,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孤鹤田荒饿白鸦”则通过孤鹤与饥饿的白鸦,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与生命的脆弱,孤鹤在荒芜的田野上飞翔,白鸦因食物稀缺而显得饥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深刻。“秋竹乱敲喧荡甚,敢传声到老仙槎”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秋天的竹林,竹叶在风中乱舞,发出嘈杂的声音,似乎在表达某种情绪。诗人在此处设问,是否敢让这声音传达到遥远的仙人之舟,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哲学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