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克
用
墓
唐
纲
既
不
振
,
国
姓
赐
沙
陀
。
遂
据
晋
阳
宫
,
表
里
收
山
河
。
朱
温
一
篡
弑
,
发
愤
横
雕
戈
。
虽
报
上
源
雠
,
大
义
良
不
磨
。
竟
得
扫
京
雒
,
九
庙
仍
登
歌
。
伶
官
陨
庄
宗
,
爱
婿
亡
从
珂
。
传
祚
颇
不
长
,
功
名
诚
足
多
。
我
来
雁
门
郡
,
遗
冢
高
嵯
峨
。
寺
中
设
王
像
,
绯
袍
熊
皮
靴
。
旁
有
黄
衣
人
,
年
少
神
磊
砢
。
想
见
三
垂
冈
,
百
年
泪
滂
沱
。
敌
人
亦
太
息
,
如
此
孺
子
何
。
千
载
赐
姓
人
,
流
汗
难
重
过
。
悼亡
战争
咏历史人物
抒情怀古
地点纪念
译文
“唐纲既不振,国姓赐沙陀。”这句诗说的是唐朝的纲常伦理已经衰败,国姓赐给了沙陀族。
“遂据晋阳宫,表里收山河。”这句诗描述了某人成功占据了晋阳宫,内外都掌握了山河。
“朱温一篡弑,发愤横雕戈。”这里描述了朱温的叛乱和弑君行为,主人公对此愤怒并决定反抗。
“虽报上源雠,大义良不磨。”尽管为了报上源的仇恨而斗争,但主人公的正义之心并未被磨灭。
“竟得扫京雒,九庙仍登歌。”最终成功扫平了京雒,并在九庙中举行了庆贺的仪式。
“伶官陨庄宗,爱婿亡从珂。”这里提到了伶官(一种官职)的庄宗的陨落以及爱婿(女婿)从珂的死亡。
“传祚颇不长,功名诚足多。”虽然传承的时间并不长,但所取得的功名确实很多。
“我来雁门郡,遗冢高嵯峨。”我来到雁门郡,看到了高耸的坟冢。
“寺中设王像,绯袍熊皮靴。”寺庙中供奉着王(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像,穿着红色的袍子,脚下穿着熊皮靴。
“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在王的像旁边,有一个穿着黄衣的年轻人,神态十分庄重。
“想见三垂冈,百年泪滂沱。”想象那三垂冈的情景,百年间泪水如雨。
“敌人亦太息,如此孺子何。”敌人也感叹不已,面对这样的年轻人(指前文提到的黄衣少年)该如何是好。
“千载赐姓人,流汗难重过。”千年来被赐予姓氏的人很多,但想要再次获得这样的荣誉却非常困难。
赏析
此诗《李克用墓》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李克用及其家族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时代变迁的深刻影响。首句“唐纲既不振,国姓赐沙陀”点明了李克用出身于沙陀部族,背景复杂,暗示其在唐朝末期动荡局势中的崛起。接着“遂据晋阳宫,表里收山河”描述了李克用如何凭借晋阳宫的战略优势,逐步扩大势力范围,控制了大片江山。“朱温一篡弑,发愤横雕戈”则揭示了李克用面对后梁朱温篡位的挑战,他愤怒地举起战戈,表达了对权力更迭的不满和反抗。然而,“虽报上源雠,大义良不磨”一句转折,指出李克用虽然报了上源之仇,但其行为是否符合大义值得商榷。“竟得扫京雒,九庙仍登歌”表明李克用最终成功平定京洛,恢复了秩序,九庙得以再次举行祭祀,象征着他的功绩得到了认可。然而,“伶官陨庄宗,爱婿亡从珂”两句则透露出李克用家族内部的悲剧,庄宗和从珂的去世,使得李克用的传祚之路并不长久。“传祚颇不长,功名诚足多”总结了李克用的统治时间虽短,但其功勋卓著。最后,“我来雁门郡,遗冢高嵯峨。寺中设王像,绯袍熊皮靴。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想见三垂冈,百年泪滂沱。敌人亦太息,如此孺子何。千载赐姓人,流汗难重过。”通过作者亲临李克用墓地的感受,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其家族命运的同情与反思。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融合了对人物性格、家族命运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历史学家兼文学家的独特视角。
顾炎武
407首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猜您喜欢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刘文成公祠
清·周龙藻
自昔生名世,经纶草昧长。真人起鱼服,志士应鹰扬。厄运纷蒙古,先声振建康。天心悬去就,人事决兴亡。尚忆参戎略,方期靖寇攘。为言偏龃龉,戮力竟披猖。乍叹宜孙败,兼悲察罕戕。鲸.....
饮马长城窟行
唐·王翰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
薤露
魏晋·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
赠辽左故人三首(其一)
明末清初·吴伟业
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关中?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此去累臣闻鬼哭,可无杯酒酹西风!
血迹碑二首(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徐搢珊
忆自燕师到此来,全诛十族令人哀。当年血迹今犹在,此石诚为有幸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