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记事
写景
秋节
友情
佳节
自然颂歌
送别情感

译文

玉牒(一种古代的文书)已经写成了六年,我曾记述过在此地周游的情景。
千年难逢的喜庆集会,是为了庆祝新的权力的产生,这个权力将在二府进行分配。
即使天边距离咫尺之间,却依循着日月(自然)规律;哪怕顷刻间的暴雨也能洒满山河之间。
应可怜那些埋没在尘土之中的人,那些人,白头发与青衣在路上走过的场景映入眼帘。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代人上段拂参政》。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首句“玉牒书成已六年”表明诗人在官场中已有六年的历练,玉牒指的是官府的印信,用以象征权力和地位。接着的“东游曾记此周旋”,则是说诗人在东游时对这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这里的“周旋”可能指的是一次完整的旅行或是某种圆满的经历。“千龄令庆亨嘉会,二府新分造化权”一句中,“千龄令庆”意味着长久的美好时光,而“亨嘉会”则指的是吉祥、喜悦的事物结合。诗人提到“二府新分”,可能是说官职或行政区划有所变动,伴随而来的“造化权”表明这种变化带来了新的权力结构。接下来的“咫尺云天依日月,斯须霖雨浃山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用“咫尺”来形容云天之近,用“依日月”则是说云彩紧随太阳和明月,这样的比喻充满了神奇与梦幻色彩。而紧接着的“斯须霖雨浃山川”,则迅速转换为大自然的另一面貌,倾盆大雨带来的是山川间的洗礼。最后,“应怜汨没尘埃者,白发青衫走道边”一句中,“应怜汨没尘埃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被世俗所埋葬、不为人知的人才或事物的同情和惋惜。而“白发青衫走道边”,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老者的背影,白发与青衫形成鲜明对比,这位老者在尘世间默默行走,不为人知。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官场变迁的暗示,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代变化、个人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王之道

1042首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