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绿
宿
抒情
写景
咏物
怀古
情感
母爱
离别
山水

译文

秋兰与麋芜罗生,堂下生辉。
绿叶与白枝相映,芬芳之气袭人。
夫人自有美子,为何使荪草深感忧愁!
秋兰茂盛青翠,绿叶托着紫茎。
满堂皆美人,突然之间只有她与我有眼神的交流。
进来无需言说,出去无需辞别,乘着回风,载着云旗。
最悲伤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最快乐的莫过于新结相知。
穿着荷衣,系着蕙带,倏忽而来又倏忽而逝。
在帝国的郊野住宿,请问需要向谁问询这云的尽头?
与女神一同游览九河之间,疾风冲至,河水扬起波澜。
与女神在咸池沐浴,在阳阿晒干你的秀发。
盼望女神到来却未见其踪影,临风高歌却感觉迷茫。
车盖高耸如翠旌之翼,登九天而抚扫帚星。
高举长剑守护幼小之人,荪草更宜为百姓作公正的表率。

赏析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屈原创作的《九歌·少司命》,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屈原特有的神话色彩和浓郁的情感表达。开篇“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两句,以秋兰这个意象开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秋兰作为一种清高脱俗的花卉,被赋予了美好而又孤傲的情怀。接下来的“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投射。绿叶和素枝都是生长中的植物形象,而芳菲菲兮袭予,则表达了诗人被这种美好所包围和影响。“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这两句中,“夫人”指代的可能是神灵或理想中的美好女性形象,而“美子”则是对其美好的赞誉。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无法获得的哀愁和不解。在“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中,秋兰和绿叶的形象再次被提出,只是这一次它们以更加鲜明的颜色出现在诗人的视野中。这里,秋兰的青色和绿叶的紫色,可能暗示了不同层面的生命力和美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则描绘了一种突然之间,与众多美好事物相遇的场景。诗人的目光与之交汇,表达了一种瞬间的美好感受。“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仿佛超脱世俗,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情形。这两句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的情怀。“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对人生喜怒哀乐的总结。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于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分离与短暂美好的珍惜和感慨。以下几句“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则继续探讨了人生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在帝都郊外的寂静场景,以及对于某种神秘力量的追问,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短暂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和“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两组句子,则描绘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旅程。诗人在这些画面中,与神灵或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一同经历了各种奇异而美好的体验。“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于美好事物的无尽追求。临风恍兮,表达了一种心灵上的空阔与放纵,而浩歌,则是这种情感的宣泄。最后,“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两组句子中,诗人以宏大的想象力描绘了一种达到顶点的壮丽场景。孔盖和翠旌都是华美的装饰,而登九天抚彗星,则是超越了凡尘的壮举。竦长剑拥幼艾,荪独宜为民正,则可能是诗人对于理想中的英雄形象或理想中的秩序的一种赞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幻想的描绘,以及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屈原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这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探险,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独到思考。

屈原

25首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