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读书
山水
田园
哲理
悠然自得

译文

野外旅馆有许多幽静的事情,奇特的人没有世俗的情感。
安静地分辨书中的句读,嬉戏般地学习酒的礼仪。
药箱里藏有难见的珍稀药材,棋盘上的棋局尚未算出结果。
悠然自得地发出孤独的呼啸,我难道是为了逃避名声而这么做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远离尘嚣的乡间客舍中,体验到的一系列宁静而脱俗的生活情境。通过“野馆”、“畸人”等词,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氛围。诗人以“幽事”为题,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首联“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开篇即点明主题,野馆中的种种事物都充满了幽静与神秘,而作为“畸人”的诗人,内心纯净无染,不为世俗所累。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颔联“静分书句读,戏习酒章程”,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同时以轻松的态度学习饮酒的礼仪。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雅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颈联“药褚藏难见,棋枰算未成”,则转向对个人兴趣的描述。药褚(药箱)的藏匿不易被发现,暗示了诗人对医学或草药的兴趣;而未完成的棋局,则展现了他爱好下棋,但并未急于求胜的心态。这两句通过物品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个性与爱好。尾联“悠然寄孤啸,吾岂固逃名”,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幽静之地,却能悠然自得,不为名利所困,寄情于自然与自我对话的状态。这里的“孤啸”既是对自然的回应,也是对内心世界的独白,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陆游在远离尘嚣的生活中,对自然、知识、友情乃至自我内心的深刻探索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