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十
三
吟
七
十
三
年
事
事
新
,
涵
濡
幸
作
六
朝
民
。
发
无
可
白
方
为
老
,
酒
不
能
赊
始
觉
贫
。
末
路
已
悲
身
是
客
,
此
心
犹
与
物
为
春
。
柴
门
勿
谓
常
岑
寂
,
时
有
乡
邻
请
药
人
。
抒情
怀古
记事
自然抒情
抒情
时光
忧思
亲情
思乡
乡情
自然
译文
七十三年的光阴世事全然新,我侥幸生活在六朝时期。
头发花白无法再染方知年老,酒无法赊欠才感到经济上的拮据。
晚年已至,我悲叹自己常作客他乡,但内心仍对万物抱有春意盎然的情感。
不要认为我的柴门总是寂静无人,时常有乡邻来请我为他们治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七十三吟》,表达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感受和心境。首句“七十三年事事新”,写出了诗人虽已高龄,但对生活的感知依然敏锐,一切事物在他眼中都充满新鲜感。次句“涵濡幸作六朝民”,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生于六朝文化之地的庆幸,体现出其深厚的文人情怀。“发无可白方为老,酒不能赊始觉贫”两句,通过头发不再变白和买不起酒的细节,描绘出诗人步入老年后的身体状况和经济困境,反映出人生的沧桑与无奈。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消沉,“末路已悲身是客,此心犹与物为春”,他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内心仍如春天般充满生机。最后一句“柴门勿谓常岑寂,时有乡邻请药人”,以柴门虽简静,但仍有人来往请医的场景,展现出邻里之间的温情,以及诗人虽在晚年仍关心他人,富有仁爱之心的形象。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载体,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久病初朝衢中即事
唐·吕温
沉痾矌十旬,还过直城闉。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清平乐
清·许禧身
彩毫留影。态若閒云静。手把一篇奇字问。权当合家欢庆。如生玉色温文。何其青鸟无痕。只道仙凡可转,终朝面壁消魂。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其二)
清·黄景仁
今日方知慈母忧,天涯涕泪自交流。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胡越与同舟。抚膺何事堪长叹,曾否名山十载游。
叙归
明·薛蕙
干禄耻虚薄,依方托疏慢。偃息虽久淹,幽栖宁若晏。一朝幸时会,逝言远游宦。端服朝阊阖,抽毫谒云观。短迹乏高足,弱植谢贞干。岂同渐陆羽,乍类登天翰。役役感羁旅,悄悄怀归叹。怅.....
元宵怀都城简胡令俊民时胡连夕在告
宋·朱翌
天豁晴光合,檐收雪汁乾。灯期欣在候,火令不为难。方喜春风动,犹怜暮色寒。仙晨今夜乐,帝所旧年观。郁郁卿云密,葱葱瑞气盘。五门双阙耸,三岛十洲攒。风伯清黄道,钩陈卫赤鸾。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