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场景
自然
小雨
民间习俗
邻里儿童

译文

第一句“云生海澨初飞雨,日漏山椒旋作晴”的意思:当云从海滨生成的时候,就开始飘落小雨;待太阳照射到山顶的树木丛中时,雨渐渐停歇转而变为晴天。
第二句“箬笠芒鞋桥下路,儿童争逐放翁行”的意思:桥下路上,有人戴着箬笠穿着芒鞋,在行走;而一群儿童则追逐着放翁(可能是一位老翁或老者)的身影,试图追上他。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陆游在宋朝的一个小雨天气中出门,海边的乌云刚刚带来细雨,而山椒处的阳光又很快穿透云层,显示出晴朗的迹象。他穿着箬笠和芒鞋走在桥下的路上,引人注目的是,周围的小孩子们竞相追逐他的身影。诗人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和谐,以及儿童天真无邪的好奇和亲近自然的情趣。整首诗以日常琐事入诗,寓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童真的欣赏。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刘园朱棣老梅下共醉乙卯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扁舟就梅花,压帽湖阴重。长廊接残滴,宿雪没石缝。谁施一院霞,缤纷如异梦。清净自成妍,迟暮一笑共。物外得朱老,深杯发昔瓮。空宇无藏明,设色春情纵。高松表疏枝,当无有花用。
即事君子堂(其四)
宋·白玉蟾
枝头尚有烂黄梅,次第荷花白者开。庭雀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又飞回。
武夷有感(其十)卧
宋·白玉蟾
岩下烟深人不来,白云寂寂掩苍苔。松花落地鸟声寂,一枕清风送梦回。
破阵子·晓行
明末清初·万树
惊起鼠声窣窣,催行灯影幢幢。紧约臂围双袖月,低压眉棱一帽霜。连云溪路长。续梦兴中易破,寻诗囊底多荒。渐觉乱山迎面绿,恰喜朝暾射眼黄。垆头蒸饼香。
咏雾诗
南北朝·萧绎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乍若飞烟散,时如佳气新。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病起言怀
明·黄衷
一春长恨弄芳迟,南社萧条燕子知。忽雨倏风天亦戏,既闲犹病数何奇。杜陵衾枕元相假,剡曲舟航可更移。最是晚林幽事足,青蛙鸣上翠筠枝。
梦从姊佩湘
清·梁霭
神女玉卮娘,偶然归碧城。隔窗见冰骨,袅娜犹不胜。濯魄玉蟾蜍,扑影金蜻蜓。此地绝尘壒,得非游玉京。姊妹本同心,欲语难尽情。拟逐秦娥凤,莫叩琳宫扃。惟有青鸾思,飞上瑶台层。银.....
次韵曾俊臣即事
宋·释绍嵩
柳暗人家水拍堤,人家随处有柴扉。草中白道穿村去,门外黄尘扑面飞。返照未沉僧独往,暮山时见鸟双归。风从北户来披拂,暗递花香入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