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山
山水
抒情
秋景
情感
野僧
自然生活

译文

万丈高的仙山插入云霄之中,山腰间隐约可见莲宫的踪影。
世间的纷扰与喧嚣都无法到达这里,因为洞府深沉且有着通行的道路。
石头缝隙中生长的云雾遮住了基石,海面上的光芒浮动映照着帘栊。
野寺的僧人斋戒后久久地靠着栏杆远望,千里之外的秋色尽收眼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神秘世界。首句“万仞仙山插太空”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仙山之高峻,仿佛直插入天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山腰依约见莲宫”,在山腰处隐约可见一座莲花形状的宫殿,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美感。“人寰隔绝无人到”一句,强调了此地与外界的隔离,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洞府深沉有路通”则暗示着虽然与外界相隔,但并非完全不可触及,有一条通往洞府的道路存在,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石缝间云雾缭绕,仿佛与地面的柱础融为一体;海面的光芒在日光的照射下,映照在窗户上,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阔,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温馨。最后,“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斋戒完毕后,长时间倚靠栏杆远眺的情景。他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色,更是千里之外的细微事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之美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