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宿
写景
怀古
抒情
写山
情感
思乡
泰山
场景

译文

我登上青城山,看到云雨在下方。
月光照在岩石和山谷上,让我陶醉其中,舍不得离开。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继续下山,惊讶地发现山涧中水流湍急。
到达山脚后,天空的云朵仍未归来,平原上的积水几乎没到了我的脚踝。
这才明白住宿在高处是多么好的事情,遗憾的是我能达到这里的次数太少。
有位客人和我谈起泰山,他说以前曾经在石头房里住宿。
他在夜里分辩林中的变化,在日出时观看太阳从旸谷升起。
整个九州都像一片尘埃,即使在盛夏时节也让人感到寒冷和阴森。
我听了这些后很想去那里看看,多想有神仙的飞行之术,能够立刻到达。
希望有一天能实现我的愿望,看到齐鲁大地平坦开阔,东方的山峦如同皇家的仪仗队般整齐划一。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客有言泰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临青城山的体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首句“我登青城山,云雨顾在下”展现了山势之高和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月色缟岩谷,欲睡不忍舍”描绘了月光洒在岩石山谷间的静谧与迷人,让诗人不愿离开。诗人想象明日下山时,“明朝下半岭,颇怪哀湍泻”,流露出对山中溪流的惊叹。然而,山脚下的云雾仍未散去,“山麓云未归,平地泥没踝”,进一步突显了山之高峻。诗人感慨“乃知宿处高,所恨到者寡”,表达出对能攀登如此高峰的庆幸,以及未能多游历其他美景的遗憾。最后,诗人由青城山联想到泰山的壮丽,“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并想象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他感叹自己无法拥有飞仙之术亲临其境,只能寄希望于国家安定,“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皇帝出行的祈愿。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青城山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体现了陆游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和山水诗的传统韵味。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