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鸿
姿
沿
山水
写景
怀古
抒情
哲理
四季-夏季
动物-大雁
地点-太湖
写实
赞颂

译文

不知从何而来的北客,来到此地,一切都是偶然的。
狂风从禹穴吹来,太阳也仿佛靠近了虞渊(古代传说中的日落之地)。
谁能够理解这渔歌的唱词?我并不与海鸥结盟。
犀牛燃起的火焰奇景令人瞩目,击树传说虽然存在却已成空传。
在垂钓的石头上坐着徐徐的静谧,桅杆稳稳地靠近着江面。
水波明亮,疑是练就的绸缎,山色纯净,仿佛眉宇相连。
许多客人的脚步匆匆,十万大军在呼喊前行。
令人思念的是江边的柳树下,只欠一曲舞衣在前面舞动。
船行得太快,知道追赶不上目的地,心怀遗憾却又无法成行。
远处微微露出树木的影子,宽阔的地方一望无际。
缥缈的湘灵弹奏着瑟音,范蠡船在水中自由游荡。
帆船依靠着风的力量前行,海浪波涛如雪,高高扬起。
飞行的白鹭纷纷群起,孤鸿飞翔在空中隐没不见。
断崖前的水流狂涌,浅滩上的流水或许会费力地牵拉前行。
夜晚停泊时星星似乎触手可及,晴朗的日子里日月偏斜可见。
这里深藏幽美的姿态于蛟室之内,神秘的宝物受龙泉的神力护卫。
世道纷乱甘愿沉沦隐退,困窘之际只求乞求他人的怜悯。
水边的小花向着太阳开放仿佛在笑,岸边的绿草如同人在沿着小路行走。
我很想要追随着双桨前行,但无法与他人同船共行。
当我像谢朓一样得遇良机时,反复品味此景,余韵悠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北方游子在江南水乡的行旅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开篇“北客何来此,浮生直偶然”两句,既是诗人自我定位,也反映了游子之心境,生如浮云,无常无定。接着,“风飙从禹穴,日脚近虞渊”写出了江南的秋风和夕阳,以及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这里的“禹穴”指的是大禹(即夏禹)治水的遗址,而“虞渊”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深谷,诗人通过这两处地理标志物,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渔唱谁能问,鸥盟我不捐”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愿轻易放弃个人的诺言和承诺。这里的“渔唱”是指渔夫(渔民)的歌声,而“鸥盟”则是比喻坚守自己的誓言。诗中还有一系列关于水上生活的描写,如“燃犀怪可睹,击树讯空传”、“钓石温徐坐,樯竿稳近联”等,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在其中找到了片刻的安宁。“波明疑练妥,山净学眉连”一句,则是对周遭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波明”指的是水面的清澈,“山净”则形容山色之美,“学眉连”可能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知识。接下来的“客上三千履,军呼十万鋋”一句,描绘了大军行进的壮观场景,而“可思江柳下,秖欠舞衣前”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中还有一些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鼓柂知无及,乘查怅未缘”、“远中微隐树,阔外莽横天”等,这些部分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许多古典文学中的词汇和意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对周遭世界的观察。通过这次鉴赏,我们可以看出李处权不仅是位擅长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人,更是一位深谙人生哲理,善于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融为一体的文学大家。

猜您喜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