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抒情
友情
写景
季节
冬天
文章
励志

译文

“忽作经宵别,胸奇莫与陈。”可以翻译为:“突然间经历了长时间的分别,我内心的奇妙感受无法向他人陈述。”
“暮归誇得句,寒苦顿生春。”这句可以解释为:“在傍晚回家时我自豪地得到了诗句,那种寒冷和困苦顿时产生了春天的生机。”
“道义知无斁,文章自有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道义上我知道不会有所丧失,而文章自有其真实的价值。”
“它年应共说,此日自由身。”最后一句可以理解为:“未来我们应当共同谈论(这些经历),而此时我感到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韵宿密庵》。诗中描绘了诗人夜宿密庵时的独特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首联“忽作经宵别,胸奇莫与陈”,开篇即以“经宵别”点明时间,夜晚的别离让诗人内心涌起一股奇特的情感,难以言喻,仿佛与常人不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他人的情感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颔联“暮归夸得句,寒苦顿生春”,描述了诗人归来后,得意地分享了自己创作的诗句,这些诗句仿佛在寒冷的冬日里带来了温暖的春意,暗示了诗歌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希望。颈联“道义知无斁,文章自有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追求真理和道义的道路永无止境,而真正的文章则蕴含着深刻的真理和真挚的情感。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探索。尾联“它年应共说,此日自由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与朋友们可以共同回忆起今日的自由之身,共享这段珍贵的经历。这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也是对友情和共同经历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朱熹

1440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