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离别怀古
怀旧情感
自然景物
山水
思乡之情

译文

一直记得和你分别的时刻,在那丹凤飞翔的九重城。
回到故乡后,心中的忧愁和思绪难以平静。
今夕不知是哪一晚,有幸和你一起乘坐寒潭上的烟艇,相视一笑感受那空明澄净的世界。
有酒就直接一醉方休,无暇的事就不去理会。我们去寻梅吧,在那稀疏的竹林外,有一枝梅花横出枝头。
与你一起吟咏风月,这绝对不辜负我们的一生。
哪里有车马尘土到不了的地方呢?有一个如此美丽的江天景象,我们怎会愿意用浮名来交换呢?
只担心我们将来是否会买山而隐居,或是需要炼丹成道。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是一篇怀旧和友情的抒情之作。首句“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刻难忘的深切感情,以及对那座雄伟壮丽的宫城的记忆。接下来的“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则描绘了一种回归乡土却无法平复内心忧虑的情感。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故土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中间部分“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则展示了诗人与朋友偶遇并共度时光的快乐。这里的“一笑俯空明”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豁然开朗的心境。紧接着,“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则是诗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主张在没有烦恼的时候就要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不必过分担忧。“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这一句描绘了春日闲游时寻找梅花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最后,“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卻要炼丹成。”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命中所追求真谛的坚持。在这里,“与君吟弄风月”表达了诗人希望和朋友共同享受自然之美,而“端不负平生”则强调了这种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后面的几句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往记忆的回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

朱熹

1440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您喜欢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其三)
明·董纪
秀州东郭残年里,曾得春风送客舟。别去几何情契阔,诗来如此意绸缪。光阴日薄皆虚度,故旧星稀半不留。江上酒船重有约,残山剩水尚堪游。
秋日怀李仁卿
元·曹之谦
独倚斜阳百尺楼,故人千里思悠悠。陶唐祠下烟光晚,姑射峰前雁影秋。尊酒几时同李白,云山多处是并州。临风惆怅无人会,一曲商歌写暮愁。
绝句四首(其一)
宋·陈师道
秋床归卧不缘愁,病与衰谋作老仇。数树直青能尔瘦,一轩残照为谁留。
赠欧阳詹
唐·牟融
为客囊无季子金,半生踪迹任浮沈。服勤因念劬劳重,思养徒怀感慨深。岛外断云凝远日,天涯芳草动愁心。家林千里遥相忆,几度停车一怅吟。
无题
宋·宋伯仁
落花帘箔雨垂垂,重念长亭折柳时。人在一犁春水外,此情唯有鹁鸠知。
水调歌头(其一)
宋·向子諲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忍问神.....
寄杭州崔使君
唐·裴夷直
朝下归来只闭关,羡君高步出人寰。三年不见尘中事,满眼江涛送雪山。
古岩
宋·方岳
廿年前此借僧单,留得松声入梦寒。岁月可惊吾辈老,风烟仍作故人看。山泉与佛结茶供,石屋无人蚀藓瘢。亭角雨晴秋更碧,断云片片泊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