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山水
田园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地点
春天

译文

水面漫过平坦的田地,滋润了绿树。在野外,有一个孤立的池塘,它敞开着通向一座被遗忘的祠堂。
春日的阳光温暖地照在砌石上,使得草儿年年生长。云朵环绕着图书,仿佛书页在风中片片翻动。
还没有亲自拜访庐山,就已对它充满了敬仰和向往。坐在这里听闻彭渚的流水声,也让我感到如同冰雪消融般的流连忘返。
承担着天地重任的人是谁呢?我独自站在庭阶上,陷入了沉思。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首句“水漫平田绿树滋”,以水漫田野、绿树滋润的画面开篇,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奠定了基调。“野塘孤浦敞遗祠”一句,将视线转向一处远离尘嚣的野塘和孤浦,祠堂静立其间,暗示着历史人物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春融砌草年年长,云拥图书片片垂”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祠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春日融融,砌石旁的青草年复一年地生长,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而“云拥图书片片垂”则以云彩拥抱着书卷的形象,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智慧的永恒。接下来,“未拜匡庐犹仰止,坐听彭渚亦流澌”两句,诗人虽未亲临名山大川,却心怀敬意,仿佛已站在了这些圣地之上。同时,通过“坐听彭渚亦流澌”的描述,将自然界的水流与内心的思绪相联结,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精神的深刻感悟。最后,“乾坤负荷者谁子,独立庭阶有所思”两句,直抒胸臆,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天地间负重前行的究竟是何人?诗人独自站立于祠堂的庭院台阶上,思考着这个问题,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邹元标

316首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