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绿
山水田园
读书惜时
隐居情感
山水场景
春天山水
怀古抒情
赞美自然

赏析

此诗《齐天乐》由清代诗人谈印梅所作,描绘了一位高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以“高人久抱烟霞癖”开篇,点明了主人公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尘世的疏离。接下来,“山边愿营茅屋”一句,表达了他渴望在山间建造一间简朴的小屋,远离世俗喧嚣,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好手摹成,闲情绘出,空有新诗盈幅”,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这位高士不仅能够将心中的美景以画笔呈现,还能以诗歌记录下这份宁静与美好,展现了其艺术才华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幽栖早卜,算锄月披云,十分清福”,进一步阐述了主人公选择隐居山林,与月光、云彩为伴,享受着超脱尘世的清静生活,这种生活对他而言是无比珍贵的“清福”。“与世长辞,寓形何必恋尘俗”,表达了主人公对世俗生活的彻底告别,认为在山林中寓形于自然,才是真正的解脱与自由。“重重岚翠欲活,更低垂井槛,浓荫花竹”,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层层叠叠的山岚仿佛有生命一般,井边垂下的竹子与繁茂的花木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偕隐何人,速来有客,耕罢还须勤读”,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希望有知己相伴,共同在田园劳作之余,继续读书学习,追求精神上的成长。“名场懒逐,便料理移家,载赓薖轴”,表明主人公对官场名利的淡漠,决定离开繁华的都市,移居山林,继续他的文学创作与探索。“莫负鸥盟,隔溪春水绿”,最后以鸥鸟为友,春水绿波为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希望不辜负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猜您喜欢

感遇六首(其一)
宋·陆游
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年龄过八十,久已办一棺。结庐十馀间,著身如海宽。此外皆长物,简去心始安。称意多怒嗔,易可出艰难。我无狐白裘,短褐亦禦寒。
寄田拒山宪副(其一)
明·朱浙
使君一疏归来早,家住万山深复深。解组已无当世念,读书真见古人心。白云时下溪头钓,丹壑还从雪后临。我亦乾坤狂措大,索居何处觅知音。
次韵叔才幽居二首(其二)
宋·葛胜仲
粗才濩落与时乖,湖海幽居一竹斋。月径清游疑不夜,风窗高趣到无怀。身閒有分白莲社,地禁无心红药阶。只待匡庐官秩满,一章程奏乞残骸。
秋日呈颜夷仲
宋·吕本中
老去身已衰,事过意愈懒。斯人未寂寞,吾此归亦晚。疏篱带落叶,秋色忽已满。南窗可炙背,唤妇同茗碗。旧读无新功,亦复费编纂。凝尘乱朱墨,妙句折编简。往者荷蓧翁,实具世外眼。不.....
访倪元镇不遇
元末明初·杨维桢
霜满船篷月满天,飘零孤客不成眠。居山久慕陶弘景,蹈海深惭鲁仲连。万里乾坤秋似水,一窗灯火夜如年。白头未遂终焉计,犹欠苏门二顷田。
俞伯辉主簿同徐必大判院见过涧上纳凉约鲍南仲教授小酌次韵南仲所赋兼怀林德久国录陈敬甫学士
宋·韩淲
嘉禾古名郡,机云信奇士。流风千载下,谁复数馀子。近年西畴仙,游戏在朝市。文章陈仲弓,合著蓬莱里。俱尝白鸥盟,恨别隔秋水。君侯乃其朋,访我灵山底。一见欲倾盖,青眼照窗几。大.....
和曾退如见怀
明·雷思霈
入朝归野不同时,蓟北江南总系思。郭有青山看竹好,门临流水得鱼迟。君游何处多题句,我到悬崖半写碑。终日借书兼借画,莫将瓻字读成痴。
初秋次李古砚韵
明·区越
世味投闲自解颐,橘林瓜圃信吾之。诗来古砚经频涤,雨歇荷衣及早披。岂为习池多逸兴,亦知莲社有幽期。新蝉未觉繁双耳,喜信凉飙步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