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秋
声
轩
为
李
叔
端
赋
绣
衣
公
子
李
贤
良
,
爱
听
秋
声
山
水
房
。
半
夜
天
风
林
欲
雨
,
一
庭
白
月
户
明
霜
。
书
看
卷
里
蝇
头
字
,
灯
吐
窗
间
萤
爝
光
。
想
惜
流
年
慕
勋
业
,
宁
无
词
赋
似
欧
阳
。
秋景
怀古
抒情
读书
惜时
秋
赞美
怀物事
译文
译文:身穿锦绣衣袍的公子李贤良,喜欢在山水房里聆听秋天的声音。
译文:半夜时分,天上的风卷动着林间的树叶仿佛要下起雨来,而庭院中只有一庭明亮的月光和门户上结的霜。
译文:他翻阅着书卷,仔细阅读着蝇头般细小的字迹,窗间灯火映照出微弱的萤火虫般的光芒。
译文:他想要珍惜时光,仰慕伟大的功业,难道就没有才能写下与欧阳修媲美的词赋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贤良的公子在听秋声轩中聆听自然之音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秋意的深沉,以及主人公对时光流逝和功业的思考。首联“绣衣公子李贤良,爱听秋声山水房”点明了人物身份与喜好,绣衣公子形象生动,喜爱在山水之间倾听秋声,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氛围。颔联“半夜天风林欲雨,一庭白月户明霜”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天风轻拂,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夜,庭院中洒满银白的月光,窗户上凝结着霜花,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意境。颈联“书看卷里蝇头字,灯吐窗间萤爝光”转而描写李贤良在夜晚读书的情景,书页上的小字如同苍蝇般细小,灯光透过窗户,仿佛萤火虫的光芒,既表现了阅读的专注,也暗示了知识的微小与珍贵。尾联“想惜流年慕勋业,宁无词赋似欧阳”表达了李贤良对时间的珍惜与对功业的向往,同时以欧阳修自比,显示出他不仅热爱文学,还怀揣着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梦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李贤良在夜晚听秋声、读书、思考人生与未来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梁寅
252首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题蔡济忠所摹御府米帖
宋·张孝祥
生前官职但执戟,身后一字万金直。当时雷霆下收拾,世间不复有遗逸。上清虚皇手自择,编星为囊云作笈。流铃掷火守护密,君从何处见真迹。知君定通玉帝籍,太微垣中赐馀墨。龙腾虎卧摹.....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滇阳病起(其一)
明·程本立
书签药裹客窗间,一月吟成病里闲。日日相看好颜色,人情谁得似青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