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写雨
情感
思乡
秋天
空灵
梦幻

译文

在楚国溪头的孤舟中,听着凄冷的雨声,感觉像是秋天的寒风吹动着片片树叶,发出的声响在镜中回荡。
湘水之畔,夜空中传来了金奏的乐声,仿佛是郢云之上的玉英在朝霞中流转发出光华。
淡淡香气中隐藏着王孙贵族的梦想,深锁的残粉也反映出帝子的愁情。
鸣凤不出现,春意悄然逝去,不知是谁将遗牒遗留在了中洲之地。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题澹游雨竹图》描绘了一幅孤舟独处、秋雨潇潇的景象。首句“孤舟凉雨楚溪头”,以孤舟和凄凉的秋雨起笔,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身处异乡,心绪落寞。“叶叶寒声镜里秋”进一步描绘了雨打竹叶的声音,如镜中回荡的秋意,增添了画面的冷清与静谧。接下来,“湘水夜传金奏响,郢云朝拂玉英流”,通过湘水和郢云的意象,将画面扩展至更广阔的时空,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空香暗逐王孙梦,残粉深关帝子愁”一句,借用了“王孙”和“帝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鸣凤不来春杳杳,为谁遗牒向中洲”以凤凰的典故收尾,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和对未知命运的迷茫。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雨竹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旧和对未来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