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玉
融
郑
伯
勋
龙
江
环
翠
楼
旧
游
西
上
久
从
官
,
何
事
楼
居
尚
考
槃
。
近
郭
雨
深
千
树
绕
,
沧
波
云
尽
数
峰
寒
。
帘
前
落
叶
兼
秋
听
,
笛
里
飞
鸿
拂
曙
看
。
好
是
瑞
岩
僧
磬
晚
,
满
衣
清
露
更
凭
栏
。
写景
抒情
怀古
秋意
写楼
地点
玉融
城市
译文
过去曾多次游历西上地区并久居官职,如今为何仍选择居住在楼上,如当年隐士考槃般地静心自守。
雨势大了起来,围绕城市四周的树木愈发深邃,波涛般的云雾散去后,群山更显得冷峻。
听着秋天的落叶声,我的心情似乎也被融入了其中,晨曦时分抬头望向天际,远处的飞鸿正如同在笛声中拂过般优美。
在瑞岩寺僧人的晚间钟磬声中,我仿佛满衣都落下了清冷的露珠,这等风景令我更愿意倚栏观望。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题玉融郑伯勋龙江环翠楼》描绘了诗人对旧游之地的怀想和对眼前景色的赞赏。首句“旧游西上久从官”表达了诗人曾经远离家乡,长期担任官职的经历。然而,他仍然怀念着往昔的生活,暗示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何事楼居尚考槃”中的“考槃”出自《诗经》,原意为悠闲自得,此处用来形容诗人虽然身居高楼,但心境却如同隐士般寻求宁静。“近郭雨深千树绕,沧波云尽数峰寒”两句,通过描绘雨后环绕翠楼的千树与远处沧波笼罩的山峰,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寂寥的意境。“帘前落叶兼秋听,笛里飞鸿拂曙看”进一步渲染了秋日氛围,诗人坐在楼中,听着落叶声,又在笛声中遥望天边飞翔的大雁,寓含着时光流逝和对远方的思念。最后,“好是瑞岩僧磬晚,满衣清露更凭栏”以僧人的暮鼓声和露水打湿衣裳的画面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与宁静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当下环境的欣赏,流露出淡淡的归隐之情。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