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文
山
集
黑
风
夜
撼
天
柱
折
,
万
里
飞
尘
九
溟
竭
。
谁
欲
扶
之
两
腕
绝
,
英
泪
浪
浪
满
襟
血
。
龙
庭
戈
鋋
烂
如
雪
,
孤
臣
生
死
早
已
决
。
纲
常
万
古
悬
日
月
,
百
年
身
世
轻
一
发
。
苦
寒
尚
握
苏
武
节
,
垂
尽
犹
存
杲
卿
舌
。
膝
不
可
下
头
可
截
,
白
日
不
照
吾
忠
切
。
哀
鸿
上
诉
天
欲
裂
,
一
编
千
载
虹
光
发
。
书
生
倚
剑
歌
激
烈
,
万
壑
松
声
助
幽
咽
。
世
间
泪
洒
儿
女
别
,
大
丈
夫
心
一
寸
铁
。
悼亡
写史
抒情
怀古
励志
情感
忧民
写景
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读文山集》,以壮烈的情感描绘了对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深深敬仰和对其悲剧命运的沉痛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黑风夜间的震撼场景,象征文天祥在艰难时局中的坚韧不屈,"两腕绝"形象地表达了他孤军奋战的决心。诗人感叹文天祥的忠诚如同苏武的节操和颜杲卿的直言,即使身处困境,仍坚守气节,视生命如草芥。"膝不可下头可截",表现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刚毅,"白日不照吾忠切"则揭示了他的忠心未能得到明主的理解。接下来,诗人借用"哀鸿上诉天欲裂"的意象,形容文天祥的冤屈和悲愤,以及其著作《正气歌》流传千年的深远影响。最后,诗人以"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描绘出文天祥的精神激励着后人,而他自己则如大丈夫般铁骨铮铮,与儿女情长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激昂,是对文天祥高尚人格的深情赞颂。
林景熙
312首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