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关岭寺
秋景
抒情
怀古
写景
情感
思乡
赞美
山水

译文

圣明的治理使今天地宽广,为何还有险峻的山峰与名利相关联?
客居他乡,因秋意薄薄而感到被褥单薄,月下传来的禅院钟声悠然入梦。
寒冷的溪水环绕着古树发出喧闹声,清晨的烟雾散去,空旷的山林中充满阳光。
平生或许会被人嘲笑为孤傲的鸥鸟,但我仍保持一片忠诚之心,两鬓斑白也无所畏惧。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题为《关岭寺有感》。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关岭寺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联“圣治于今天地宽,危岑何事尚名关?”以宏大的视角开篇,表达了对当今盛世的赞美,同时也对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险峻关隘提出疑问,暗含对国家统一和安全的深思。颔联“客中幞被因秋薄,月下禅钟入梦闲。”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因季节变换而感到的孤独与宁静,月下的禅钟声仿佛引领他进入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境状态,表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然。颈联“寒水绕溪喧古树,睛烟破曙满空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和谐,寒水环绕着溪流,古树在水中倒映,晴朗的烟雾在清晨弥漫整个山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尾联“平生却遣群鸥笑,一片孤忠两鬓斑。”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与总结,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忠诚的心,即使两鬓斑白,也不改其志。同时,也借群鸥的笑声,表达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风骨与情怀。

戚继光

246首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