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景
地点
秋天
山水
边塞
战争
情感
思乡
宫怨

译文

1、高高的青莲花盛开在十丈高的地方,毗卢高阁独自巍峨耸立。
2、想要看到山势连绵至天边,已经看到河流因为带雨而显得更加壮阔。
3、秋天的宫树阴浓密,叶子还未落下;塞鸿(可能是指塞北的大雁)的声音在傍晚时分显得尤为哀伤。
4、直北方向的烽烟何时才能平息,每个地方的城门都响起鼓角声,催人警惕。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陈衎的《上报国寺毗卢阁》描绘了一幅壮观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十丈青莲朵朵开”以莲花比喻毗卢阁的高大和挺拔,展现了建筑的雄伟气象。次句“毗卢高阁独崔嵬”进一步强调了阁楼的孤独矗立,寓意其在群山之中的崇高地位。“欲看山势连天远,已见河流带雨来”两句通过视角转换,写出了山川的壮丽景色,以及雨中河流的动态,给人以空间的延伸感。接着,“宫树阴浓秋未落”描绘了秋天的深沉与宁静,但“塞鸿声断晚尤哀”又引入了哀怨的边塞鸿雁之声,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烽烟直北何时息,处处关门鼓角催”,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期盼,关门鼓角的催促声更显战争紧迫。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毗卢阁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