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敬
仲
韵
忆
子
曾
陪
翠
辇
过
,
朔
风
海
子
起
层
波
。
上
方
授
衣
黑
貂
鼠
,
太
官
进
膳
金
头
鹅
。
此
日
此
时
甘
放
旷
,
某
山
某
水
且
婆
娑
。
但
愿
年
丰
饱
吃
饭
,
击
壤
细
和
尧
民
歌
。
怀古
抒情
写景
秋天
饱食无忧
地方风情
节庆
田园
译文
忆起当年曾陪伴皇室翠辇行过此地,北风呼啸,海面泛起层层波浪。
朝廷上有人赐予我黑貂鼠(或为御寒之用),宫廷内还有供奉的太官为我献上金头鹅的膳食。
在这日此时,我享受着自由放旷的生活,不拘于某山某水之间,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生活着。
我只希望每年丰收,能饱食三餐,敲打土地,细声唱和着尧民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共游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当下自由自在生活的享受。开篇“忆子曾陪翠辇过”,诗人追忆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情景,翠辇象征着尊贵与奢华,而“朔风海子起层波”则以自然景象的壮阔衬托出当时的欢愉氛围。接着,“上方授衣黑貂鼠,太官进膳金头鹅”两句,通过宫廷生活中的细节,如赐衣、供膳,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富足与礼节。“此日此时甘放旷,某山某水且婆娑”表达了诗人对当下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满足,选择在山水间尽情嬉戏,远离尘嚣。最后,“但愿年丰饱吃饭,击壤细和尧民歌”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丰年与和谐社会的渴望,同时以击壤游戏的场景,寓意百姓安居乐业,与古代圣贤尧帝的治国理念相呼应,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