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田园
写雪
咏物
写菊
情感
抒情
励志
节气的冬日
对菊花的赞美
写老年的心态
山水场景

译文

短窗透出的阳光格外明亮,墙角的泥土已经干透,路面即将修成。
春天将至,槐树叶子翠绿欲滴,而菊花苗配以新茶和初晴的雪景更是美不胜收。
面对着寒冷的草丛,有如天随子一般的感受,至于大白酒则不知谁会浮出,像阮步兵一样品鉴。
希望借这芳香的气息来明亮我的老眼,同时翻开书页来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初晴,小院中一片宁静与生机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里的一抹暖意和对生活的热爱。首联“短窗烘日见深明,墙角泥乾路欲成”,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短窗透进的日光,不仅照亮了室内,也映照在干燥的墙角泥土上,预示着道路即将被重新铺就,充满了新生与希望。颔联“槐叶索淘春渐近,菊苗荐茗雪初晴”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随着槐叶的凋落,春天的气息渐渐临近;而雪后的阳光下,嫩绿的菊苗破土而出,为茶席增添了一抹清新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颈联“寒丛且对天随子,大白谁浮阮步兵”则通过引用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雅趣的向往。寒丛中的菊花如同天随子(古代隐士),象征着高洁与独立;而“大白”与“阮步兵”则是对饮酒雅集的向往,寓意着与志同道合之友共赏自然之美,畅饮谈笑的愉悦时光。尾联“愿借芳香明老眼,要翻书叶送馀生”表达了诗人渴望借助自然的美好,让心灵得到滋养,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享受余生的每一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小院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一)
南北朝·鲍照
欲宦乏王事,结主远恩私。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竹围
清·陈学圣
千竿绿竹势参天,四面围青色倍妍。寄与村中君子语,猗猗数字勿忘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