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鸿
西
写景
战争
抒情
情感
人生哲理
描述经历
房屋
场景

译文

一生像屋里的老鼠一样居住在狭小的洞穴中,战乱后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住所。
身体随着海燕来来去去,心情却像宾鸿一样,感知着寒暑的变化。
异乡无地容身,无法安置妻儿,晚年才得到三间能遮风挡雨的房子。
近来因为担心盗贼,晚上无法安睡,可恶的少年也多次窥探我家的屋山。
不知道今晚会是什么情况,突然被放置在束缊(一种用芦苇等编成的覆盖物)茅茨(茅草屋顶)的简陋房屋中。
想到如果不是突然搬到这个地方,或许可以避免一些灾难,为何经常不关外门呢?
公堂上抓到盗贼后都放走了,向上级报告时,官府的人大多会露出愤怒的神色。
青山原本与我有个约定,但世俗的车辆却被神明勒令归还。
山光无情,鸟儿也不说话,主人即将离去,但心情依然如故。
人生就像水中的野鸭一样漂泊不定,身体如过客般居无定所。
无论东西南北都是如此,梦幻般的泡影般的事物真的只是转瞬即逝。
现在战乱仍然遍布天地之间,普通百姓谁还能安稳地居住呢?
清泉绕屋,花开满眼,有窗户足以翻阅我的书。
如果晚年无法找到安定的地方居住,那么暂且借一椽自娱自乐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复杂心情。开篇“平生有窟如屋鼠,乱后飘零无定所”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从安定到流离失所的人生转折,如同鼠般在洞穴中寻找庇护,却在战乱后失去了固定的居所。接下来,“身随海燕作去来,心似宾鸿识寒暑”,通过海燕和鸿雁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季节更替、岁月流转的敏感感知。“异时无地着妻孥,晚得三间蔽风雨”描述了诗人晚年好不容易得到一处避风挡雨的小屋,但好景不长,“晚得”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迟来的满足感。“迩来忧贼夜不眠,恶少屡来窥屋山”则揭示了小屋的安全问题,恶少的侵扰让诗人夜不能寐,担忧不已。“不知今夕定何夕,忽置束缊茅茨闲”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处境的突然转变感到困惑和茫然。“念非曲突可得免,何由外户常不关”表达了诗人对安全与保护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公庭得贼尽纵遣,上诉官曹多怒颜”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疾苦的冷漠态度,诗人对此深感失望和愤怒。“青山元与我有约,俗驾苦遭神勒还”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感。“山光无情鸟不语,主人当去心依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人生泛泛水中凫,身如逆旅家蘧庐”将人生比作漂泊的水鸭和临时的旅店,强调了生活的无常和短暂。“东西南北皆可尔,梦幻泡影真须臾”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暗示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只今兵犹满天地,黔黎谁复能安居”表达了对战争和苦难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最后,“鸣泉绕屋花满眼,有窗况足翻吾书”描绘了诗人新居的环境,尽管生活仍然充满挑战,但内心仍能找到慰藉。“暮年卜筑倘未可,且借一椽聊自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自我安慰的态度,即使老年建屋的梦想难以实现,也能暂时借住一间小屋,享受阅读的乐趣。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漫述
明·张乔
自怜孤韵不投时,懒学逢迎惹世嗤。笔墨有灵偏伴我,风花无力欲依谁。空宵卧病禅心进,幽梦侵愁瘦影知。得遇梁鸿与偕隐,百年宁负住山期。
闻笛
唐·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