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天
咏物
抒情
情感
思乡
怀旧
酒事物

译文

在三月的阴晴里,江水滔滔。天边的江花已然落尽,只见平静的江水穿过原野。
红蚕老了吐丝时结茧而闭门,黄鸟飞翔飞进树枝中间筑巢的场面宛如铺着团团轻软的柳絮。
我的心里时刻惦记着远方的人和事,在梦中也常常惦念。这满目的春色似乎总是与忧愁相伴。
我时常更加感激像苏司业这样的人,期待他们能慷慨施予我购买酒水以忘却烦忧的钱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江边的景象,情感深沉而细腻。首联“三月阴晴江上天,江花落尽水平川”以自然景色开篇,三月的天气时晴时雨,江面上的花朵已凋零,水面平静如镜,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颔联“红蚕老去桑垂椹,黄鸟飞来柳扑绵”则转向对自然生命的观察,红蚕老去,桑树垂下果实,黄鸟飞来,柳絮飘扬,既有生命的衰败,也有新生的希望,对比鲜明。颈联“千里心常悬梦里,十分春总在愁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千里之外的心事常常在梦中浮现,而春天的美好却总是伴随着忧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尾联“时时更谢苏司业,乞与杖头沽酒钱”则是向友人苏司业表达希望得到帮助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对友情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