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乡
哲理
田园
主题
* 思乡
* 哲理
情感分:
思乡情感
田园

译文

胡地的战马嘶鸣着北风,游子思念远方的故乡。
富贵是人们所羡慕的,但危机也难以预防。
幕布上的巢穴怎能安稳,剑头上的炊火容易受伤。
才知道耕种三亩田地,是这个最好的策略。
寒士只能吃粗粝的饭菜,而富贵人家则有丰盛的食粮。
脱壳的粗米是众人食物,但万钱的美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尝。
最终都是为了填饱肚子,人们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吃蔬菜不是不快乐,但厚味的食物却可能带来祸患。
用这些来比较得失,哪里还有长短短长之分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的《壬午秋日观桥刈获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农民劳作与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富贵与寒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思考。首句“胡马嘶北风”,借用了胡马在北风中嘶鸣的形象,象征着远方的游子,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游子思故乡”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富贵人所羡,危机亦难防。”这两句转折,指出富贵虽令人羡慕,但其中隐藏的风险和危机也不容忽视。富贵生活背后可能潜藏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健康问题、道德滑坡等。“幕上巢岂安,剑头炊易伤。”进一步比喻,幕上的鸟巢不稳定,如同富贵生活的脆弱性;剑头炊饭容易受伤,暗示富贵生活中的危险和不安全。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富贵生活的不稳定性。“乃知三亩耕,此策为最良。”诗人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耕种三亩土地是最稳妥的选择。这不仅体现了对简单、稳定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劳动价值的认可。接下来,“寒士但藜藿,肉食馀膏粱。”通过对比寒士和富贵者的生活,强调了物质条件的不同。寒士虽然生活简朴,仅能享用藜藿(粗粮),但这种生活相对稳定、无忧。“脱粟众所食,万钱谁得尝。”进一步强调了贫富之间的差异,指出普通百姓日常食用的脱粟(糙米)是大众共有的食物,而万贯家财也无法享受到这些简单的美味。“终然均一饱,果腹俱徜徉。”最后两句总结,无论富贵还是寒士,最终都能达到温饱的状态,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即无论物质条件如何,满足基本需求后,人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以及对简单、稳定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怀故山(其三)
清·孙元衡
幽栖昏晓?虚恬,俯仰无营乐事兼。谷鸟一声流竹径,山云几片就茅檐。花迷醉梦飞为蝶,月引诗魂化作蟾。须信为农能免俗,古狂真不畏人嫌。
题刘推府湖山归隐诗卷
明·童轩
湖山苍苍湖水绿,灌木垂萝远尘俗。高人小隐住湖东,坐对江南秋一幅。昔年宾兴歌鹿鸣,平步青云被推毂。一官佐郡粤南陲,才大位卑羞碌碌。晨餐束带谒官长,夜火照书谳疑狱。秋霜欺人发.....
书停云壁(其一)
宋·辛弃疾
学作尧夫自在诗,何曾因物说天机。斜阳草舍迷归路,却与牛羊作伴归。
至赵庄镇舍轿乘马二首(其一)
宋·孔武仲
淮康望夷门,驿舍犹六七。我车嗟已劳,我马亦太逸。朝来天色好,辉焕川上日。郊原莽而苍,生意密如栉。农飧颇顺适,昼气更盈溢。抠衣就鞍鞯,前引以一卒。驰提历湾纡,林木荣枣栗。豁.....
松泉辞一首送陶厚归金川隐居
明·童轩
西风惊秋纷落叶于晴川。感物叙之易变,念游子而未还。胡扰扰以迷形役,徒俯仰于百年。繄乡关之安在,怀旧隐于松泉。尔其命驾晨征,仆夫在门。望青山兮千里,愁芳草兮吟魂。溯轻风兮舟.....
万年春
元·马钰
斩钉截铁不思家,永绝孤疑永弃家。足履白云寻羽客,杖挑明月返仙家。乡中园馆非吾宅,物外蓬瀛是我家。自在逍遥无宿虑,何须重话旧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