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草
堂
主
人
雨
中
十
首
(
其
三
)
虎
头
山
下
元
无
路
,
龙
骨
溪
边
尚
有
窗
。
风
里
荷
花
吹
不
倒
,
雨
中
鸂
鶒
自
成
双
。
写景
写山
山水
动物
鸂鶒
写荷
雨中情景
译文
虎头山下没有路可走,龙骨溪边却还有窗户。
风中的荷花摇曳却无法吹倒,雨中的鸂鶒(一种水鸟)自然成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虎头山下元无路”,以虎头山起笔,暗示山势险峻,却在“无路”二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于常规的自由感,仿佛在险境中开辟出一条心灵之路。“龙骨溪边尚有窗”,将视线转向溪流之畔,以“龙骨”形容溪水蜿蜒曲折,犹如龙骨般灵动。而“尚有窗”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生活空间相联系,仿佛在自然之中开出了心灵的窗户,让人得以窥见内心的宁静与美好。“风里荷花吹不倒”,描绘了荷花在风雨中的坚韧与美丽。荷花虽柔弱,但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也暗含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雨中鸂鶒自成双”,最后两句聚焦于雨中的小鸟——鸂鶒。鸂鶒在雨中结伴而飞,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默契。这一场景既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的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雨中自然界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