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携
小
儿
步
湖
堤
(
其
二
)
门
接
银
湖
浪
,
居
仍
在
宝
坊
。
更
烦
山
吐
月
,
来
共
水
分
光
。
叶
冷
初
翻
夜
,
虫
悲
拟
泣
霜
。
幽
人
看
不
足
,
白
露
满
胡
床
。
山水
秋景
月湖写景
咏中秋佳节
译文
门前连接着银色的湖浪,居住的地方依然在宝坊(一个繁华的地方)。
山中景色更加优美,月亮吐露着光芒,来与水中的光影共舞。
夜晚时树叶上透出阵阵寒意,仿佛是昆虫在为即将到来的霜哭泣。
幽静的人看到这一切美景仍嫌不足,直到白露满布在胡床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与小儿漫步湖堤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首句“门接银湖浪”,以“银湖”形容湖面如镜,波光粼粼,仿佛铺满了银色的光芒,生动地勾勒出湖面的宁静与美丽。接着,“居仍在宝坊”一句,点明居住之所位于宝坊之中,暗示着环境的尊贵与雅致,为后续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基调。“更烦山吐月,来共水分光。”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氛围。山峰似乎在吐纳明月,与湖水共同映照出月光的光辉,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神秘的景象。这里的“吐月”和“水分光”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感,增强了画面的动态美。“叶冷初翻夜,虫悲拟泣霜。”这两句则转向对夜晚自然界的细微观察。秋夜的树叶在微凉的空气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夜晚的静谧中翻动;而远处的虫鸣,似乎在预示着霜降将至的寒冷,充满了凄清与哀愁。这两句通过对比冷暖、动静,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最后,“幽人看不足,白露满胡床。”诗人感叹于这美丽的夜景,久久不愿离去,直到白露沾湿了他的坐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痴迷与不舍,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湖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浣溪沙(其十一)常山道中
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全州道中
明末清初·屈大均
五日松林引,三朝谷口迷。孤村阴雨外,古道白云西。风定分泉响,山深少鸟啼。故乡不可望,千里草萋萋。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雨后十首(其一)
明·何景明
水涨孤村白,天垂四野青。开门秋雨霁,间步郭西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