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写花
赞美
春天
抒情
怀古
情感
友情
写牡丹

译文

译文:扬子江畔的草色仍然绿意盎然,而河间这个地方的好事也频繁地被记录在书中。
译文:独自来到树林深处寻找幽静之地,醉倒在花丛之间,初次得到佳句。
译文:人离去后不知道花儿已经烂漫得如此美丽,春天无情地看待着绿叶繁茂的景象。
译文:明年我或许能成为酒宴上的客人,到时候一定准备好车马,叫上阿舒一同前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赵钤在家中宴饮的情景以及对牡丹盛开之美的追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扬子草玄仍有居,河间好事复多书”以扬子和河间为典故,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学问和美好生活的态度。这里“草玄”和“多书”分别指代了对学问的热爱和丰富的文化生活。颔联“独来林下相寻处,醉倒花间得句初”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林间,寻找友人的踪迹,最终在花丛中找到灵感,创作出诗句。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美景中获得创作灵感的喜悦。颈联“人去不知红烂熳,春残忍看绿扶疏”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盛开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因为未能亲眼见到这番盛景。这里的“红烂熳”形容牡丹的鲜艳夺目,“绿扶疏”则描绘了春天绿叶的繁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季节更替的美丽与短暂。尾联“明年许作樽前客,准拟篮舆唤阿舒”展望未来,诗人期待着明年能再次相聚,一同饮酒赋诗,甚至可能带着家人一同前来,共享欢乐时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充满了诗意与温情。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