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咏物
写花
抒情
秋天
写雨
春花
赞颂佳作
地方特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困顿中的文人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的清贫与内心的高洁。首句“城南有客身倦游”,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处境,一个在城南漂泊的文人,身心俱疲。接着,“饭无脱粟衣无裘”进一步强调了其生活条件的艰苦,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短墙雨湿花木晚,穷巷草深篱落秋”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心常自许玉川辈,人言恐是原宪流”则表达了主人公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仍坚守着高雅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古代的隐士如原宪相类比。“千奴安得封君禄,偶有一花聊可目”反映了主人公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即使生活贫困,也偶尔寻找心灵的慰藉。“綵椽作架恐未暇,春到听花飞上屋”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美好。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衡门无酒客不知,寒谷少春花更迟”继续描绘了主人公生活的简朴与孤寂,但“慇勤未足供一笑,惭愧烦君作好诗”一句,又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最后,“谁遣春风吹急雨,枝头会见花无数。夜窗月白得暗香,晓枕风微战轻素”描绘了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已办并州快剪刀,为剪长条送春去。君当酿酒买肥羔,莫倚匆匆陈草具”则是诗人与友人的约定,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境遇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