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城
南
寺
出
城
春
渐
近
,
到
寺
日
犹
高
。
野
望
增
楼
閤
,
沙
行
散
竹
桃
。
吏
情
双
白
鸟
,
世
故
一
青
袍
。
苦
被
微
名
系
,
乾
坤
无
地
逃
。
写景
春天
咏物
抒情
怀古
城市
寺庙
野望
沙行
自然景物
译文
“出城春渐近,到寺日犹高。”翻译为白话文是:“出城后春天逐渐靠近,到了寺庙太阳还未升得太高。”
“野望增楼閤,沙行散竹桃。”可以理解为:“向郊野望去高楼上的层阁增建更多,沙滩上步行,身边桃花和竹影映衬。”
“吏情双白鸟,世故一青袍。”的意思大致为:“官场的事情如同白鸟一样飘忽不定,世俗的观念与一件青袍相连。”
“苦被微名系,乾坤无地逃。”的意思是:“被微小的名声所束缚感到痛苦,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竟无处可逃。”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过城南寺》描绘了春天临近时诗人出城游历寺庙的场景。首句“出城春渐近”展现了季节更替中春天的气息悄然临近,而“到寺日犹高”则点明了诗人行程尚未结束,阳光依然明媚。接下来,“野望增楼閤”描绘了远眺山野,寺阁矗立的景象,"沙行散竹桃"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竹林桃花点缀在沙路上,显得生机盎然。诗人以“吏情双白鸟”表达自己官场事务之余对自然的向往和暂时的解脱,"双白鸟"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世故一青袍”又暗示了他身着青袍(官服)所承载的世俗责任和人情世故。最后两句“苦被微名系,乾坤无地逃”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官职的无奈,以及对摆脱尘世纷扰的渴望,但又意识到自己无处可逃,深感人生的束缚。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与官场生活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淡淡哀愁。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
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甫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宫词(其十六)
明·张凤翔
禁柳春深草色新,杨花飞趁扑虫人。君王殿上宣名字,旋绾颓鸦抹绛唇。
长安春望二首(其二)
明·张元凯
幽燕今是汉西京,宫阙参差入太清。紫禁铜龙閒夕照,绿杨缇骑散春明。繁花总异人间色,众乐能传天上声。盛世有谣同击壤,可知无筑和荆卿。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唐·郑愔
晨跸凌高转翠旌,春楼望远背朱城。忽排花上游天苑,却坐云边看帝京。百草香心初罥蝶,千林嫩叶始藏莺。幸同葵藿倾阳早,愿比盘根应候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