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咏物
情感
写景
秋节
神话传颂
送别
离别
抒情
爱情宫怨

译文

1、巫山极高插入青冥间,山峦起伏连绵,参差错落。
2、神女的仙裙轻轻飘动,行云般的身姿飞入楚王梦中。
3、她含情脉脉地流盼于轻烟之中,玉床和瑶枕为君王所备。
4、紫罗裙和白绸衣随风飘动,香气四溢,与世间的繁华蒐散截然不同。
5、微霜消散在高丘的树上,哀猿孤鸣,鸟儿双双离去。
6、荒淫沦灭究竟为了什么,暮雨蒙蒙中归向古祠。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巫山高》描绘了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开篇以“巫山高极青冥间”起笔,展现出巫山之巅直插云霄的雄伟景象。接下来的“翠绾参差十二鬟”形象地描绘了神女如云般的秀发,宛如十二个环佩摇曳,富有动态美。“神女仙裙佩缨动,行云飞入荆王梦”两句,将神女的飘逸与神秘融入梦境,暗示着她对人间的眷恋和影响。神女含情脉脉,轻盈如烟,仿佛在瑶台玉床上为荆王编织着幻境。“紫罗白縠垂香风”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华美与香气四溢,使人如痴如醉,难以言喻其美妙。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悲剧色彩,“微霜销落高丘树,哀猿孤吟鸟双去”,暗示着神女的孤独与哀婉,以及世事无常。最后,“荒淫沦灭竟何为,暮雨冥冥归古祠”揭示了神女的结局,她的美丽与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总的来说,《巫山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巫山神女的神秘与哀艳,寓言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