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人
洞
二
首
(
其
一
)
桃
川
道
士
来
相
送
,
指
点
仙
踪
玉
观
西
。
云
锁
洞
门
何
处
问
,
花
开
溪
路
几
人
迷
。
石
桥
自
发
新
秋
草
,
丹
灶
长
封
旧
日
泥
。
落
日
山
中
不
胜
思
,
松
阴
竹
色
冷
凄
凄
。
写景
山水
送别
怀古
秋日
松竹
凄美情感
译文
桃川的道士来送我,他指点着仙人的踪迹在玉观西边。
云雾笼罩着洞门,我该去哪里询问呢?盛开的花朵映衬在溪边小路上,让多少人迷失了方向。
石桥下长出了新的秋草,丹灶上封存着往日的泥土。
落日余晖中,我感到无尽的思念。松树下的阴影和竹子的颜色都显得冷清凄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以桃川道士送别为引,引导读者进入神秘的仙踪世界。首句“桃川道士来相送”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氛围,道士作为指引者的角色暗示着旅程的奇幻色彩。接着,“指点仙踪玉观西”点出目的地——玉观,给人以清雅脱俗之感。诗人通过“云锁洞门何处问”描绘了洞口被云雾缭绕的景象,增加了寻访仙踪的神秘与艰难,而“花开溪路几人迷”则暗示了这条通往仙境之路的诱惑与迷失可能。接下来,“石桥自发新秋草”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换,新秋草的生长寓示着时光流转,而“丹灶长封旧日泥”则暗示着道教修炼生活的静谧与岁月的沉淀。最后两句“落日山中不胜思,松阴竹色冷凄凄”,以傍晚时分的山中景色收尾,落日余晖与松阴竹影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仙踪的深深思索和对尘世的淡淡离愁。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秦人洞的幽深与神秘,流露出诗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淡淡失落。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