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热
行
十
首
(
其
七
)
城
西
山
峻
火
云
峰
,
丹
梯
无
路
蹑
芙
蓉
。
白
石
寺
前
堪
避
暑
,
昨
朝
雷
拔
殿
坛
松
。
写景
山水
夏天
避暑
雷雨
白石寺
庙宇
蹑芙蓉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明朝文人何景明在夏日游历城西山景的经历。首句"城西山峻火云峰",以"火云峰"形容山势陡峭且云雾缭绕,犹如烈火燃烧的景象,展现了山势的雄峻和气候的炎热。"丹梯无路蹑芙蓉"进一步描绘了山路险峻,仿佛红色的梯子难以攀登,暗示了诗人攀爬过程中的艰辛。第二句"白石寺前堪避暑",诗人找到了一处清凉之地——白石寺,寺前的环境应该是清幽凉爽,适合避暑。这句体现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寺庙的宁静之美。最后一句"昨朝雷拔殿坛松"则通过雷电的力量,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威力,以及寺庙中可能遭受的破坏,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山景的酷热与寺庙的清凉对比,以及自然力量的展现,表达了诗人对清凉避暑的渴望和对生活变迁的深沉思考。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次李二仲美避暑雨上人竹院
明·胡碧霞
逃暑翠微际,还从支遁居。竹光团砌滑,山爽入帘虚。谢客惟闻鸟,澄怀并废书。坐深消白昼,尘世复何如。
湖边小寺避暑
明·林文俊
炎炎畏景昼偏长,竹簟藤床觅上方。出户便惊尘土满,脱巾且趁水风凉。径松滴翠凝冰砚,砌竹分阴上粉墙。头白老僧无一事,惟将双眼看人忙。
鹫峰寺避暑晚过水塘庵
明·李英
珠林行乐地,乘兴一追攀。曲水通诸沼,浮云断九关。衔杯吟白雪,说法问青山。莫向风尘客,彯缨看往还。
玉虹洞二首(其一)
宋·康与之
睡起疏帘一半开,更无人迹过青苔。须臾苍狗风前变,雷雨驱潮出海来。
题画为徐山人作
明·谢晋
扁舟荡漾水云宽,避暑曾游销夏湾。好是君家亭子上,捲帘直见洞庭山。
催雪.逃暑
清·王士禄
清盥多闲,幽阶似浣,且放湘帘垂地。喜长日悠悠,摆除尘累。一任铄石流金,只坚眠、不受红尘祟。乌巾常挂,青鞋懒著,庭阴清閟。无事。心容裔。且琼水浮瓜,冰盘荐芰。笑河朔袁刘,湎.....
避暑
宋·陈允平
避暑入林扃,同僧坐竹亭。鸟飞晴地影,龙挂雨天形。扫叶铺椰簟,临流注石瓶。更无尘迹到,日落梦初醒。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林下避暑
宋·魏了翁
散发避炎暑,炎暑苦相寻。云何对大宾,不见汗沾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