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怀古励志
咏物赞颂
边塞战争

译文

四海之内的人们都像一家人一样,可以容纳我这个衰老的、沉醉于烟霞的老人。
边境平静无战事,敌人像俘虏一样归来;琴声读书声和谐悦耳,文化繁荣自成繁华。
像蚂蚁和蜜蜂一样依恋主人的生物真是与众不同,向阳的葵花和草本的鲜花都是名副其实的美丽。
孙阳(指善于识别良马的伯乐)的眼光一到,就能让物品身价百倍,不相信只有张骞(汉朝出使西域的人)才能找到通往别国的大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谐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首句“四海冠裳共一家”描绘了天下一家、四海同宗的宏大愿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接着,“可容衰朽老烟霞”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仍怀有壮志的情怀,也暗示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理解。“边尘不动虏还虏,弦诵霭然华自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边境安宁、文化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则暗含对社会秩序与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里“边尘不动”象征着边疆的和平稳定,“虏还虏”可能是指敌对势力的自我消解或被和平解决,而“弦诵霭然华自华”则强调了文化的持续发展与繁荣,即使在和平时期,文化之花依然绽放。“恋主蚁蜂真异种,向阳葵藿实名花”这两句通过类比,将自己比作“恋主蚁蜂”,表达对君主或国家的忠诚与依恋,同时也以“向阳葵藿”自比,象征着向着光明与正道前进的决心与追求。这里的“名花”不仅指出了个人身份的高贵,也寓意着高尚品格与卓越成就。最后,“孙阳眼到成高价,未信张骞独去槎”引用了伯乐相马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人才发现与培养的重视。其中,“孙阳眼到成高价”意味着伯乐的眼光能赋予人才应有的价值,而“未信张骞独去槎”则表明诗人相信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众多贤才共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文化繁荣、个人忠诚与自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才发现与培养的重视,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猜您喜欢

故人过访
元·廖大圭
七尺长身卧故庐,日斜起坐对残书。几人岁晚能相问,一榻山中独久虚。好客新秋来杖屦,小窗暮雨共盘蔬。相看道义有真乐,万事悠悠总不如。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和答沈凤峰二首(其二)
明·孙承恩
落日怀人切,沧波鼓楫迟。我承丹陛命,君赴白云司。健翮终雄奋,疲驽已倦驰。忽承琼玖赠,裁答愧芜辞。
献州道中
宋·文天祥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历.....
次明仲韵(其一)
宋·赵鼎
曾谒祥曦羽盖黄,天衣纷扰御炉香。蒙尘草莽干戈隔,坐看边氛蔽日光。
厅斋消夏(其二)
清·黄家鼎
苏张游说早空还,上相星轺指马关。国计输金兼割地,儒臣抗疏欲移山。辽阳城郭千旗外,横海楼船一炬间。毕竟将军能胜敌,降书递后尚雍娴。
沁园春(其三)
宋·刘将孙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
登谪仙楼有怀千山
明·释今无
欸乃听残客思愁,来登江上谪仙楼。寒风直扇金陵雨,怒浪长连白鹭洲。万里中原腾杀气,三边朔漠怨貂裘。分明掩泣凫归日,回首茫茫又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