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适
庄
茅
亭
屋
角
园
虽
小
,
幽
深
隔
市
尘
。
杖
藜
时
自
适
,
杯
酒
乐
天
真
。
松
磴
规
模
古
,
茅
檐
日
月
新
。
闲
花
三
十
种
,
相
对
四
时
春
。
写景
抒情
田园
咏物
茅亭
时间
四时春
地点
适庄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表明虽然庭院不大,但它却能提供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致远的空间。"杖藜时自适"则透露出诗人在这片私密之地内自由漫步的情景,而"杯酒乐天真"则显示了诗人通过饮酒来享受生活,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接下来的"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进一步描绘了这座茅亭的古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这里的"松磴"意味着古老而坚固,而"茅檐"则是指茅草覆盖的屋顶,"日月新"则表达了每一天都有新的阳光和月光洒在这个地方。最后两句"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展示了诗人对园中花卉的细心观察,以及对四季更迭而来的欣赏。这里的"闲花"指的是不为名利所困扰,自由生长的野花,而"三十种"则可能是虚数,代表着丰富多彩。"相对四时春"强调了诗人希望在这座茅亭中,无论哪个季节,都能感受到春天般的生机与美好。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
王柏
454首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猜您喜欢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幽居五首(其一)
明·金大舆
篱落豆花满,阶除苍藓多。微云翻早雁,轻雨滴寒莎。负手看青竹,牵衣爱绿萝。萧条扬子宅,独酌有长歌。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春初夜书
宋·寇准
水国淹留岁月空,云山东去阻千重。欲令遥夜春愁薄,须赖黄醅腊酒浓。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谁家几点畬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
孟县道中(其一)
明·谢榛
村家农事毕,积雨漫成河。白聚野凫净,红垂秋柿多。年衰仍浪迹,转调是劳歌。一诵鹪鹩赋,归欤向薜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