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
事
(
其
一
)
小
春
天
气
薄
寒
轻
,
屋
角
犹
闻
蝘
蜓
鸣
。
纪
载
空
传
冬
入
蛰
,
眼
看
壁
上
竟
横
行
。
写景
动物
节气
冬天
纪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或初冬时节,天气转凉,小春季节特有的景象。诗人通过“小春天气薄寒轻”这一句,巧妙地捕捉了季节变换的微妙感受,暗示了气温虽低但并未严寒,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屋角犹闻蝘蜓鸣”一句,以昆虫的声音作为背景音符,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季节感。蝘蜓,即壁虎,在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物活动,也暗示了室内环境的干燥与寒冷,因为壁虎通常在这样的环境下较为活跃。“纪载空传冬入蛰”一句,借用了传统的节气和动物习性知识,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与理解。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关于冬天动物入蛰的记载虽然存在,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现象可能并不如预期那样明显或普遍,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最后,“眼看壁上竟横行”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墙壁上的壁虎,通过“竟横行”这一动作描写,不仅展现了壁虎的自由活动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这一句通过动态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或初冬季节的自然景象,既展现了季节变换的细微变化,又蕴含了对自然界生命状态的思考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和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