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
写景
抒情
哲理
春天
抒情怀古
赞颂
地方

译文

春天的宇宙真是辽阔广大,温暖的气息汇聚在一起。这里没有严寒的侵袭,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里的风俗淳朴融洽,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嫉妒和憎恨。就像高阳的追随者一样,这条路他们已经走过多年,十分熟练。
只有楚国的屈原,想要来到这里却无法赴约。我来到这个国家,却无法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这里的气氛非常和谐,与天相融。人们在这里欢声笑语,歌声如金玉般美妙动听。
这里有着清新的气息,仿佛能呼出风露。人们在这里感到喜悦,仿佛领悟了道理,心领神会地享受着其中的玄妙趣味。
比起喧嚣的市集和官场,这里更为清静淡泊,没有那种纷扰。我希望我能在这里度过晚年,长久的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醉乡十二首》中的第十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春日景象,充满了温暖、和谐与宁静的氛围。首句“大哉春宇,温厚凝聚”开篇即赞美春天宇宙的广阔与温暖,万物在春的滋养下凝聚生长。接着,“靡有冱寒,暖于吹煦”进一步描述了春天的温暖,没有严寒的侵袭,如同春风拂面般舒适宜人。接下来的“厥俗孔洽,恬无憎妒”则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赞美,人们相处融洽,没有嫉妒之心,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高阳之徒,历年熟路”借用了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典故,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惟楚屈平,欲来莫赴”则提到了楚国诗人屈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对于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之意。“我至是邦,妙莫能喻”点明了诗人到达的地方,这里的美妙难以言喻,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接下来的“至和滋形,神与天遇”进一步强调了和谐与自然的融合,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都产生了共鸣。“载朗笑咏,金玉韶頀”描绘了诗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他快乐地笑语欢歌,仿佛与金玉般的音乐共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最后,“至清之气,嘘呵风露”则形容了空气的清新,如同轻轻吹过的风露,给人以清凉与舒适的感受。“喜若悟道,默契玄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对宇宙奥秘的领悟,与自然界的微妙之处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陋彼市朝,喧隘弗寤”则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忙碌,诗人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愿我遐年,克寿厥寓”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享受长寿与幸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郑思肖

403首
画家。原名,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