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
危
一
南
乡
老
人
危
翁
一
,
岁
晏
雨
晴
扶
杖
出
。
惊
闻
二
圣
尘
再
蒙
,
归
阖
柴
门
哭
三
日
。
眼
空
愁
绝
声
遂
止
,
里
人
唁
翁
翁
死
矣
。
凛
然
生
气
申
包
胥
,
万
古
千
秋
葬
忠
义
。
悼亡
写人
译文
南乡有一位叫危翁一的老人,一年将尽雨后放晴,他拄着杖走出来。
突然听到两位皇帝的尘世再次被蒙蔽(可能是指国家遭遇了灾难或变故),他关上柴门大哭三天。
他的悲伤和忧愁到了极点,声音也随之停止了,村里人传言说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了。
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忠诚和正义,就像申包胥一样,他的精神万古千秋地被人们所纪念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炳的作品,名为《吊危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忠义之士的崇敬。"南乡老人危翁一,岁晏雨晴扶杖出。"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秋末时节,天气转晴时,依靠拐杖缓缓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深秋萧瑟、暮年孤寂的感觉。"惊闻二圣尘再蒙,归阖柴门哭三日。"诗人听闻故人的噩耗后,回到家中哭泣了三天,这里的“二圣”通常指的是被尊崇的人物,可能是指某种精神领袖或道德典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敬仰之情。"眼空愁绝声遂止,里人唁翁翁死矣。"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极度悲痛,他的泪水干涸,哀声也渐渐停止,而村中的亲友们则在安慰他,告诉他老人已经去世的事实。"凛然生气申包胥,万古千秋葬忠义。"最后两句诗中“申包胥”是指申包胥为人正直不屈的品格,而“万古千秋葬忠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故人的忠诚之心能够传诸万世,永远被人们铭记。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品格的赞扬,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悼亡八首(其七)
宋·陆佃
百花流转逐浮萍,柔质那堪殒妙龄。画手若能图列女,玉颜应许上丹青。
真定王节妇习氏
元·张翥
青春忽掩镜鸾悲,大节生全死不辞。夫目九泉无瞑日,妾身百岁有归时。天高地厚心如石,女嫁男婚发已丝。东观只今多直笔,为书青简配桓嫠。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唐·孙逖
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宠荣苍玉佩,宴梦郁金堂。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珍珠帘·辛巳生朝
清·杨玉衔
飞鸿瞥影回头渺。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问字半亭,.....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追和其韵
宋·苏轼
斯人所甚厌,投畀每不受。欲其少须臾,夺去惟恐后。云谁尸此职,无乃亦假守。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胡不安其分,但听物所诱。时来各飞动,意合无妍丑。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平.....
挽徐季节先生(其一)
宋·孙应时
语言平谈骨清癯,谁似黄山一老徐。眼底不知人富贵,腹中惟有古诗书。平生义薄云天上,日暮家无儋石储。试问台人君识否,此翁元不事名誉。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其一)
唐·王维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