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使
写景
山水
咏物
抒情
赞美
夏天
秋节
节令
思乡
怀念友人

译文

画中的竹子让我回忆起江湘,秋天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水汽带来凉意。
微风中,画布上的竹叶仿佛轻轻摇动,粉色的颜料也似乎随之落下,雨后的新绿长得超过了人的身高。
高大的竹子像螭头笔一样显眼,直直的枝干里似乎含有柱子般的霜气。
竹子傲然挺立,显得清雅淡然,云朵般的头角正昂首挺胸。
竹子与淇澳的潇洒相似,而那些红紫妖艳的颜色却比不上洛阳的繁华。
竹子发出的声音常常在耳边回响,它的疏影则半倚在墙上。
竹子虚心自许能医治世俗的烦恼,秀美的骨节谁又说它不像少年身上的香气呢?
分别之后多次在梦中回到那里,兴致来时随处都能引发我吟咏的欲望。
使君的高尚节操传遍了乌府,仙吏的清廉之风充满了太常。
当我在书桌边忽然听到风雨声时,却看见了像凤和鸾般美丽的图案在墙上游走。
明亮的窗户前,我每日都应该对着这竹子,我的雅兴时时都不会忘记。
这里远离了尘嚣和纷扰,只有明月的光辉照进中堂。

赏析

这首明代童轩的《为刘世亨侍御题夏仲昭墨竹》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画中竹子的神韵。首联“画中看竹忆江湘,秋叶萧萧水气凉”以秋景烘托出墨竹的清新与孤高,让人仿佛置身于江湘之地,感受到竹子在凉风秋雨中的萧瑟之美。颔联“风细残绷和粉落,雨馀新绿过人长”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风雨后的生长状态,残绷新绿,形象生动,表现出竹子坚韧的生命力。颈联“高标似露螭头笔,直干偏含柱下霜”运用比喻,将竹子比作露珠般晶莹的笔尖和柱下承受霜雪的栋梁,赞美其高洁与刚直。接下来的诗句“傲雪襟期浑雅淡,拂云头角正昂藏”赞美竹子的傲骨和淡泊,以及其挺拔的姿态。诗人又通过“琅玕潇洒同淇澳,红紫妖秾陋洛阳”对比,强调墨竹的清雅与世俗的艳丽形成鲜明对照。尾联“别去几回劳梦想,兴来随处搅吟肠”表达了诗人对墨竹的深深怀念,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被其触动诗情。最后,诗人祝愿友人刘世亨如这墨竹一般,品格高洁,清风满身,远离尘嚣,只有明月相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墨竹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